薛英
有一次的教师元旦联欢给我的人生留下一笔重彩。
那是我们林业局学校与地方学校刚刚合并到一起,为了更好地相互认识,增进联谊。学校特别准备办一场丰富多彩的元旦联欢,让我们每个教研组都准备节目表演。我们教研组都是女生,排演什么节目为好,有特色呢?在大家集体研究下决定排练《红色娘子军》舞蹈。
大家推举我负责编排舞蹈动作,其实开始我对编排舞蹈自己也没有信心。后来在大家集思广益的帮助下,逐渐有了眉目。没有枪做道具怎么办呢?我们发现一个不爱学习的男同学用废书本叠和拼接的枪很形像,就让这位同学发挥特长,再给我们用废旧书本叠几支步枪做道具。道具做得惟妙惟肖,看来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做成的步枪就是颜色有点不好看,这时有的老师建议用棕色牛皮纸把枪都缠上,这样统一了颜色还逼真;有了舞蹈道具,编舞就感觉顺手多了。那段课余时间我在办公室没事就拿着道具“伸胳膊撂腿”,琢磨舞蹈动作。有人说“舞蹈跳的就是文化,跳的就是一个人的文化底蕴。 ”我想《红色娘子军》的舞蹈,要表现的是女红军战士的巾帼英雄风采,要豪迈、坚毅,动作要干净利索,不能柔柔弱弱。既要舞姿轻灵舒展,又不能过于柔媚。只有深刻理解了舞蹈作品的深意,才能创作和把握好舞蹈动作方向。我不断打磨舞蹈动作,一遍又一遍练习着,再加上同事的建议和看法。随着音乐的节拍律动,我把动作和整个曲子串联在一起。剩下时间就是集体刻苦练习阶段,动作要整齐,还要衔接上。那段时间过得既充实又快乐。
演出临近,学校负责人给我们借来了林业局“不老松艺术团”红军演出统一服装。大家穿上红色娘子军的有红领章的灰色军装,头戴八角帽,上面的五角星鲜艳夺目,胳膊上别着有红军字样的红袖标,我们顿感自己神采奕奕,精神抖擞,雄姿英发。
那个时候还没有智能手机,我从家里拿来数码相机,给大家拍照,我们穿着演出服装,或肩上扛着枪,或手中举枪,或仰首踢腿作出类似芭蕾舞各种动作拍着一张张倩照,恍惚中像极了小时候家里墙上贴的年画里的样板戏《红色娘子军》剧照。仿佛我们也置身于那个艰苦的岁月,投身于战火纷飞的革命战争中。
在“向前进,向前进……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的音乐声中,正式演出开始了,我们穿着整齐的红军服装,扎着羊角辫,扛着自制的“步枪”铿锵有力走上舞台,因为这不同寻常的装束,立即引起了大家关注和热烈的掌声。
刚上舞台,面对黑压压的观众,我们都有点紧张,步调动作有点不一致,我及时调整大家状态,喊着口号,随着观众喝彩声,渐渐地我们都放松了,表演得更加起劲了。而我脸上挂着笑容,意气风发,神情自若地仔细聆听着音乐,在热烈强劲音乐的节拍中动作衔接娴熟连贯,忽而一手扛枪,一手甩臂走着正步;忽而双手举枪向一侧斜上扬或左或右;忽而举枪一个斜跃展翅,如一只突然学会飞翔的燕子,上下翻飞,尽情地展示放飞自己,用舞蹈的美诠释和抒发着心境。把红色娘子军的角色带入现实的情景中,我感觉自己就是一名光荣的女红军战士,亦或者就是吴琼花……逐渐感觉坐在前排领导的目光都注意到我身上,可能是我发挥自如达到忘我境界的缘故吧!演出很成功,一阵一阵的掌声和欢呼声传来,我们环绕舞台扛着枪向大家挥手致意退场结束时,才发现后面的观众都是站立起来在看我们演出。后来一位退休老师上台发言说,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的舞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当时听到夸奖,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和骄傲了。
而我事先上台之前把数码相机交给了同事,她帮我把舞蹈演出的全过程录了下来,我一直保存在电脑中,闲暇时翻出来看看,回忆一下岁月的烟云,一晃十年过去了。而和我共事这些同事大多数已退休了,不免心里有一丝的怅然。
岁月催人老,惟有我们把握当下,在生命的春天里播下希望的种子,并辛勤耕耘,才会不留遗憾。那场成功的演出深深在脑海中留下印记,它锻炼了我们的表演能力。有些事情只有亲自尝试一下才知道自己的潜力,并能带来了成功的体验和快乐,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惧怕舞台表演。曾经有人说过“舞蹈真正的收获,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技巧,而在于你收获多少自信! ”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