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苑 >正文

最是一年春好处

时间:2023-02-24 15:10:09

  当雪花渐行渐远,春节的味道尚未完全散尽,沁人的气息开始轻抚世间万物时,雨水踩着时间的节点携着细腻的雨丝轻盈地走来。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气温明显升高。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也明显感到春暖花开、春满人间、惠风和畅。

  雨水来了,万物开始萌动,古人曾这样进行生动描述,将雨水分为三候(五日为一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大意是,雨水节气里,水獭开始捕鱼了,而水獭有个奇怪的习性,捕到的鱼要摊铺在水岸边,被文人认为是“先祭后食”,称为“獭祭”;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升而开始抽出嫩芽。描述的这些景象有些已经见不到了,但是自然间的变化还是显而易见的。在和煦的春风、缠绵的春雨沐浴下,藏了一冬的柳蕊小心翼翼地从冬的铠甲下探出身子,一天天丰满起来,如一团鹅黄的轻烟,给干枯的枝干平添了无限生机;庭院、路边的小草、就连墙基的茵苔都泛绿了;田野里的小麦不再瑟瑟缩缩,而是尽情地舒展着身子,开始孕育那颗颗麦粒;油菜也变得丰盈起来,正蓄积着抽薹的激情;冰冻了一个冬天的泥土慢慢地苏醒过来,把冬眠的孩子都送出了怀抱。

  雨水是一个滋润生命的时节。俗语云,“雨水有雨庄稼好,大春小春一片宝”。农人们认为,绵绵的春雨意味着今年将是丰收的一年。民以食为天,古今亦然。所以,一年之中,雨水节气的干旱最让农人揪心,雨水节气里的雨水最让农人渴盼。据传宋代大文豪苏轼因此曾为百姓求过雨。苏轼到凤翔府任职时,便遇到了当年长达近半年之久的关中旱灾。到第二年初春,由于严重干旱,地面干裂,麦禾几近干枯。为了百姓种者有收、安居无忧,他决定亲自到太白山祈雨。幸运的是,不久后就开始接连下雨,“乙卯乃雨”,“甲子又雨”,“丁卯大雨,三日乃止”。禾麦保收有望,民众奔走相庆。苏轼看到了久旱之后的这几场雨的重要性,认为是“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恰巧府衙北面府建的一亭子落成求名,苏轼便“亭以雨名,志喜也。”命名此亭为“喜雨亭”,并作千古名篇《喜雨亭记》,用来纪念当年春天里的那几场好雨。

  充满诗意的雨水时节,常给人以写作吟唱的灵感,也是文人骚客们吟诗作赋的素材,但他们各自的生活处境、心境不同,对春雨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初春小雨》是韩愈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一首七言绝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首句就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滋润着刚刚钻出地面的小草,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诗句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遣词造句清新优美,与杜甫的“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令人回味无穷。而诗人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既让人领略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描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别有一番情趣。宋朝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却描绘了诗人客居京城,无所事事的情形。卧居小楼,一夜无眠,听春雨淅沥,想杏花夜放,诗人那郁闷心境由此可知。在这何等美好的早春时节,人们深切感受到的却是老英雄困于客栈,报国无门的心酸,真是可悲可叹啊!

  雨水,是一个润泽大地、秀染河山的节气,是一个孕育希望、催生万物的节气,它浇灌滋养着的是生命和梦想,在奏响春天的变奏曲后,一股万紫千红的春潮正奔涌而来,一个韶华明媚的春天呼之欲出……

  -文/徐新

稿件来源: 合肥日报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