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无为,用石臼打年糕是当地的传统手艺,这种纯手工制作的年糕延续着家乡的味道。别看打年糕用的是力气,但其实它可是项技术活。打年糕一般有7个步骤,少一步,年糕就少了风味,多一步则过了味道,若哪一步做得不好,口感就要相差很多。
春节前,奶奶总会淘上20斤糯米,泡上一夜。早上起来去看它,一定是又白又胖。用大木桶装好,放入锅里做个“桑拿浴”,再揭开盖子,热气沸腾,糯米已从乳白色变成了透白。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打年糕,我的家乡沿袭用石臼打年糕,这石臼封存了一年,只有临近过年才拿出来一展身手。奶奶将糯米倒进石臼里,爷爷抡起木槌捶打着。爷爷用力一打,糯米就被压扁,奶奶再一翻,让糯米的每个地方都能被木槌细细地捶打到。一翻一打,两人得配合默契,否则就可能砸到手。随着木槌的捶打,糯米变得黏黏的,槌打起来就更费劲了,糯米也会粘在木槌上,但经过爷爷奶奶的不懈努力,糯米终于变成了年糕,成了圆圆胖胖的家伙。然后,把年糕搓成条状,用刀切成一块一块的。我总喜欢偷偷拿一块,捏成小兔子。切好的年糕摆满桌子,最后加上点睛之笔,给每一块年糕点上一抹红。奶奶说,年糕要放进水缸里养着,这样年糕就不会开裂,更不会影响口感了。
做好的年糕有很多吃法,可以放在稀饭里煮着吃,可以加些青菜、豆芽炒着吃,还可以煎着吃……每种做法都别有一番味道,但永远都是家乡的味道,糯而不腻。
汪可萌
稿件来源: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