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苑 >正文

师姑墩的春天

时间:2023-04-24 11:29:44

  曹应东

  墩,在江南地区是土堆的意思,比山峦要矮,比田野要高,是丘陵地带比较理想的人群聚集地。师姑墩就是这样的一个墩子。它位于铜陵市义安区钟鸣镇长龙村,只是墩子废弃已久,房子早已坍塌,人间烟火飘散殆尽。现在的师姑墩充其量算是个遗址,是十多年前建高铁挖桥墩基础时发现的。师姑墩遗址位于长江中下游三大古铜矿遗址内,四周丘陵环绕,北高南低,为典型的墩形遗址。

  我到达师姑墩时是一个春日的下午。墩子上丛生的荒草在风中起伏,新长的草积蓄了一个冬天的力量,才终于从土里钻出,枯黄中已然可以看见星星点点的浅绿。远远看上去,墩上的菜地里也是翠绿一片,到了近前,这绿中分明还有一抹不经意的淡黄,那是青菜在抽薹,嫩黄色的菜花含苞欲放。树是常青的,似乎春夏秋冬并没有在它的身上留下痕迹,但春风一吹,任谁都能看得出那挂在树上的绿意更艳更妩媚。围合墩子的是虾田,白亮的是水,军绿的是防虾网,黄灿灿的是新修整的田埂。树上原本有几只五彩斑斓的鸟在浅吟低唱着,待见到有人走近了,不约而同地飞向空中,一路嘤嘤鸣叫着,片刻就去得远了。

  高速公路就在墩子的东南方不远处,从墩子上抬头望去,宛如一条巨龙,庞大到既不见首又不见尾,能看到只是巨龙在天幕下自由地伸展着身躯,一路绵延到天际尽头。

  恍惚间,如同有一支画笔在眼前恣意纵横潇洒涂抹,让师姑墩的春天有了自己独特的笔意。这笔意仿佛近代吴冠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清新明快不失天真;仿佛清代恽寿平《春山暖翠图》,色彩艳丽清雅灵秀;仿佛明代戴进的《春游晚归图》,远近错落迷离缥缈;仿佛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只此青绿恬淡自然。

  无论怎么想,都似乎还是欠缺点什么。越想时间往前走得就越久远,想到存世最早的山水画《游春图》时,实在是想无可想了。好在立在师姑墩两块碑提醒了我,一块是义安区政府所立,另一块是安徽省政府所立。碑石背面的铭文写得很清楚,经过鉴定,在师姑墩现场发现的铜矿料、燃料、铜渣、铜器是商周时期的。这委实让人难以置信,在那遥远的过去,生活在师姑墩的人们不仅能冶铸青铜,而且技艺繁杂而先进。专家由此认定,师姑墩遗址是皖江南岸首次发现的夏商时期铜冶铸遗址,填补了皖江中下游无夏商时期文化遗存的空白,首次确立了皖江沿岸和皖南地区较完整的夏商——春秋时期的年代框架。原来,这笔意竟然要追溯到商周时期!

  站在墩上,透过历史的烟云,远古冶铜的场景犹在眼前。长江之畔,山川之下,墩上的炉火正红,紫烟缭绕,劳动的号子古老而苍劲,汗水浸润着每一张脸庞,青铜熠熠生辉闪烁着厚重的光芒……

  距师姑墩约二十公里,便是冬瓜山铜矿。那是亚洲最深的铜矿,最深处超过千米,在地下每隔30米或60米就有一处矿井工作面,工作面多达28处,每个工作面都是井巷纵横交错,总长度300多公里,是真正的地下迷宫。和师姑墩一样,它们都是这片土地上的骄傲。

  随着时间变迁,师姑墩成为遗址,但冶铜技艺在它所在的城市世代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新中国第一只铜业股票在这里诞生;中国最大的铜基新材料基地也在这里。这座城市,有着最完整的铜产业链,不愧为“中国古铜都”。

  定睛细看,对面村落里有炊烟正陆续地升起,那朴素的人间烟火原是和师姑墩一脉相承的。侧耳倾听,隐约有歌声从远处飘来,大约是附近校园里学生在上音乐课,稚嫩的声音整齐划一。

  人立于墩上,墩子立于山水中,这方山水立于苍茫天地之间,天地又立于古往今来的岁月里。一时间,人竟有了穿越历史岁月的恍惚感。

稿件来源: 安徽日报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