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大奎
今年四月,我因肺炎住进了铜陵市人民医院的急诊内科。与我同一病房是一位86岁的老太太,老太太的日常照料全部由其儿子罗师傅负责。
闲谈中,得知罗师傅是我市大型企业即将退休的技术工人,单位领导体谅罗师傅家庭困难,允许其脱岗照料生病的母亲。
老太太因拉肚子住院。刚入院的几天,老罗每天给母亲换十来次尿不湿。每次换过以后,老罗都给母亲擦洗身子,一点都不马虎。老太太年事已高,有时思维混乱,语言表达不清,特别是夜晚呼唤,唯有罗师傅明白母亲的意图,立刻起身回应母亲的诉求。老太太半夜入厕、喝水、翻身,折腾得罗师傅难以入睡,疲惫不堪。然而,第二天,罗师傅仍然悠闲地用手机的耳机听着音乐,幸福地陪伴着母亲。这一幕不由得让我想起,罗师傅牙牙学语时,只有母亲理解儿时罗师傅的意思,时刻给予孩提时代的罗师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祈祷自己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就是最无私的母爱。罗师傅和母亲之间特殊语言和肢体动作的交流是罗师傅日夜守护的见证,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无限释放,是尊老爱幼的优秀传统的延续。
罗师傅给母亲喂药让我备受感动。有一种治拉肚子的药必须在低温下保存才能有效,因此不能用温水服用。为了让母亲吃下此药,罗师傅把药掺在已凉透的米糊里。习惯了吃热食的老太太向儿子发火了,冷得不能吃,这不是害她吗,并说,没有老娘,儿子怎么会有今天。罗师傅没招了,只能像哄着小孩一样哄着母亲,连哄带骗让母亲一勺一勺地把掺有药的米糊全部吃完。
在罗师傅的悉心照料下,老太太病情逐渐好转,先于我出院了。看着罗师傅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母亲渐渐远去,我的内心充盈着人间真情大爱:妈妈养我小,我养妈妈老。
稿件来源: 铜陵日报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