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苑 >正文

园中之园看赏园

时间:2023-05-19 11:11:56

  张文林

  天井湖是铜陵人心目中的母亲湖,是铜陵市民休闲健身游玩的最佳去处,更是铜陵人接待外地亲朋好友的会客厅,也是外地游客来到铜陵旅游度假的网红打卡地。如今的天井湖公园及四周的景区已经成为国家4A级的天井湖风景度假区。而处在九曲桥西侧的赏园,则是天井湖景区的一个点睛之笔、绝佳景点,这是一座藏有千景之石、万树之花的盆景园,园内有春亭、夏榭、秋舫、冬阁,曲廊敞厅、小桥流水、庭院花墙等苏州园林的造园手法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里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交融,市花牡丹争奇斗艳。她与周边的湖景、天井书院、三千米画卷错落有致,相得益彰。赏园之中,还有牡丹园、乐云亭、芙蓉榭等亭台楼阁,可谓是园中有园,景外有景。

  那是一个雨过天晴的早晨,我陪同外地客人从天井湖公园正门驱车进入,在停车场停好车后,徒步从儿童乐园道口走进,8点半左右的时间,公园里已是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因为当天是周末,儿童乐园里热闹非凡,大人带着孩子,有的是爷爷奶奶、父母加上孩子,祖孙三代同游天井湖景区。整洁的公园健身步道上,有几辆“小书童”智能游览车在缓缓行驶,孩子兴高采烈地当智能驾驶员,父母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乐得坐在后排当乘客,他们笑容满面,尽享天伦之乐。

  春天微微有些寒意,晨风吹拂,空气中夹杂着牡丹花、玉兰花沁人心脾的芳香,未入赏园,客人们就“景不醉人人自醉了”,他们称赞“天井湖太美了,铜陵真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客人询问,儿童乐园右侧的袖拂亭和太白书堂,有什么来历?我有些自豪地说,据专家考证,这个亭子说来话长,它是当年唐代大诗人李白四次来铜陵,多次游历并为她命名的“五松山”所在地,“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就是李白对铜陵铜官山和五松山的深情表白。袖拂亭则是根据“拂尽五松山”的诗意,为纪念李白而设立的。古时的天井湖与长江相通,五松山在当年距离长江很近,大体位于从袖拂亭所在的山冈一直绵延到市三中、市民政大楼一带,直至螺丝山都是她的余脉。而始建于1970年,1982年正式对外开放的天井湖公园,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不断发掘铜陵悠久灿烂的铜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已经旧貌换新颜。不仅五松山是李白命名的,就连天井湖公园中的奇观“天井”,相传,也是李白亲自为她起名的。“上通天,下通海”的天井位于天井湖南湖,湖因井、园以湖而得名。天井因地下涌泉,终年高出湖水面2米左右。客人饶有兴趣地连声称赞叫好。他们说:“在我们的印象里,铜陵是一个以铜立市、以铜兴市的工矿城市,成立也只有不到70年的历史,没有想到有这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关键是还有李白、苏东坡、王安石、黄庭坚这些大文豪都曾经来过铜陵,为铜陵留下脍炙人口的诗篇。枞阳划入铜陵后,铜陵籍的历史文化名人特别是桐城派的方苞、刘大魁、姚鼐等,灿若星辰,就更让人羡慕不已。”

  沿着九曲桥漫步,客人们的兴致越来越高,纷纷用手机拍照留影。直至到了赏园门口,客人们竟不知这才是今天游览的重点。从外面看,赏园是一个典型的徽派建筑,同时又具有江南园林的鲜明特点,从大门进入,双龙戏珠的大型浮雕映入眼帘,同时它又是徽派建筑中的壁照,壁照的背面则是一幅群马图。左侧通往牡丹园,右边则是山谷碑林,中间庭院春意盎然,有假山,有小桥流水,有名亭,有长达100多米的长廊,曲径通幽,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赏园中间的开阔地带,有近百个造型各异、名贵稀有的盆景展示着自己的独特风姿,既吸收了苏州园林的精华,又融入了徽派建筑文化和铜陵地域文化的特色,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到了牡丹园,客人们兴致更浓,只见这里俨然就是一幅浑然天成的国画,多品种的牡丹花经过昨夜小雨的洗礼,更显得清新脱俗、娇艳动人,大红色的牡丹富贵吉祥,游人纷纷与她合影拍照,一位专业的摄影师用“长枪短炮”占据了有利地形,频频进行仰拍、俯拍和大特写的拍摄“炫技”,有一对性急的年轻情侣连喊“大哥好,让一让”,他们俩也想拍个花为媒的情侣照。这位摄影大哥不仅成人之美,还用特写镜头为这对情侣拍了张“大头照”,引得这对情侣笑逐颜开。铜陵学院艺术传媒学院的学生三五成群,在牡丹园中写生,他们打开的画夹上,牡丹园赏花的盛况和牡丹的娇美虽只是素描,但却已经跃然纸上。牡丹园中心的一块高地上,由汉白玉雕塑而成的牡丹仙子,在和煦的阳光照射下,显得栩栩如生,仿佛要为这满园盛开的牡丹翩翩起舞。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赋诗赞美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称赞“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由此可见,牡丹作为花之“王者”,她的雍容华贵与国色天香在炎黄子孙心目中是无与伦比的。

  牡丹园园艺师介绍,牡丹园始建于1986年,占地面积约12亩,集中栽培了“西施”“粉莲”“四旋”“羽红”“云芳”“玉楼”等江南牡丹品种3000多株涵盖5大色系14个品种,同时栽培有远近闻名的地方药用植物——铜陵凤丹和芍药,随后又引进了日本牡丹品种“海黄”和“岛锦”。因为铜陵是全国四大牡丹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江南牡丹园艺品种集中栽培地。铜陵所产的“凤丹”既能观赏,又是药用牡丹,与白芍、菊花、茯苓并成“四大名药材”。铜陵市民对牡丹情有独钟,1989年,广大市民投票推选牡丹为铜陵市花,一直延续至今。1990年4月12日,天井湖公园牡丹园成功举办了第一届铜陵牡丹花会,当时盛况空前,不少市民对此记忆犹新,每每提起,便神采飞扬。最美人间四月天。每年牡丹花盛开的时节,铜陵人举家出动,不是远赴凤凰山观赏牡丹花,就是近往天井湖风景区,在赏园就近欣赏花中贵族——牡丹花。满园牡丹姹紫嫣红,娇艳欲滴,樱花、山茶也纷纷绽放,芬芳四溢。

  赏园之中,其实还大有玄机。盆景园相邻的原来有个动物园,是孩子们经常来与观赏动物近距离接触的另一个儿童乐园,前些年搬迁到别处。如今,成了园艺师培育花草苗木的基地。沿着盆景园往山坡上走,步行大约100米,便会见到一个古色古香的楼阁,那就是太白讲堂,我们拾级而上,这座两层楼的徽派建筑映入眼帘,绿树浓阴,光怪陆离,让人有一种莫名的沧桑感和敬畏感。

  走出太白讲堂,我们一行乘兴来观赏山谷碑林。这是由北宋大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字山谷)26世孙黄百新牵头创立的。碑林的长廊上镶嵌着众多著名书法家创作的书法作品碑刻,碑刻行文如铁画银钩,若鸾飘凤泊,入木三分,舒展遒劲。作品书写的内容都是黄庭坚传世的诗词、对联及名言绝句。山谷碑林荟萃几十位国内知名书法家的优秀精品力作,其中包括中国书法家协会三任主席舒同、沈鹏、张海等的书法作品,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碑名,著名书法家周而复、黄绮、康殷、李铎、刘艺、佟韦、谢云、张虎等纷纷为山谷碑林挥毫泼墨,沈鹏以黄庭坚的名言“不以民为梯,俯仰无所怍”创作一幅行草,留下珍贵的墨宝。长廊碑刻上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千姿百态,让人叹为观止。

  赏园虽小,但通透感十足,精致耐看,值得细细品味。无论是铜陵市民,还是外地游客都值得一去。多去几次,就会产生情景交融、常看常新的独特感受。赏园可以说是天井湖风景区的一颗璀璨明珠,是铜陵地方特色文化的一个极佳展示平台和观赏窗口。这次游览赏园后,这几位外地客人在高度称赞之余,也真诚地建议:赏园在园内景观的细节提升和文化内涵的融入方面还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如李白铜陵、李白与五松山文化,可利用乐云亭、芙蓉榭、长廊、太白讲堂多注入一些与铜陵相关的元素,可增添一些游客互动和文旅消费的场景与项目;再如山谷碑林的碑刻30年过去了,一些名家书法碑刻的磨损部分需要再修复,让其焕发应有的光彩。

稿件来源: 铜陵日报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