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德祥
徽州曾去过多次,年轻时还在那里讨过几年生活,算有故乡情节,命中缘分。这次,与一群老者同游,虽时间短,视角与心灵颇受刺激,有人道,非记文不可,以畅快意。
徽州真乃大美之地,“徽”字细细品味不难发现其兼蓄“山、水、人、文”之意,让徽州人在“山、水、人、文”中,做足了文章,下足了功夫,久久为功,形成了灿烂,惊叹命名者胸意高远,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思。
徽州山之多,在谚语中便可领略,“八山一水半分田,还有半分是家园”。山——巍峨、奇丽、秀妍——应有尽有。犹以黄山最著,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你若摄影无须取景,得来全是佳作,它能做到片片入画,天生丽质,无须雕琢。你若看山先到别处去,除非你一生只看一处,不然会让你寡味的,抑或你忘却徐霞客老先生的忠告“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凝练苟同。
山无水不活,更是少了灵气。徽州的山深谙此道,它们将小溪拥抱,小溪在茫茫的群山中跳跃。此处溪多,汇聚处也多,代表地便是屯溪了。溪汇成了更广阔的水域,徽州人不把它们叫河,而是叫江,更显得有气势,尽管水流不长,亦是如此。因为在他们心中认定的是,此水不入江就是入海,于是,就有了屯溪一座古老的“镇海桥”。徽州人的眼中不仅有眼前的山,更有远处的海。
掩映在山下的是一个个古朴高雅的村落,棠樾、呈坎、西递、宏村……星罗棋布,青砖黛瓦马头墙,四水归堂天井院,更绝的是镶嵌在主体建筑中的木雕、砖雕与石雕,突出的建筑是宗祠、牌楼、风雨桥,听着介绍穿越千年,历经岁月风雨更显厚重。晴日里便是山水国画,细雨中应是烟雨江南,常年展现的是绿水青山的中国风貌。百年前,一位欧洲游客到此惊呼“此处很像阿尔卑斯山村风景”,说的情形无误,就是语法差矣,徽州村落繁盛的时候,阿尔卑斯山下是何等光景?
在徽州博物馆里,了解到徽州发展的脉络,历代名人在政治、军事、科技、社会、工商等方面所作的贡献,尤以从商亮眼,坊间皆说“无徽不成镇”,且在商儒结合上更显高光。他们聚财,更尚斯文,恪守“忠孝礼义”,传承有序,把践行者树起牌坊,感化乡邻,昭示后人。受其影响徽州府衙大堂出现了这样的对联“少造一冤一枉乃为官正道,多索一分一厘是祸国殃民”。
大美徽州,领略它是要直接感受的。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人亲。那春天也如此吗?徽州,这里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歙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徽菜之乡,御厨故里,徽墨是御封的,黄山是唯一的……
对于一个过客,仰慕是由衷的。
稿件来源: 铜陵日报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