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苑 >正文

遇见郁达夫

时间:2023-07-21 09:17:52

  汪厚明

  在苏州女儿家过周末,整天的雨阻止了我外出的脚步。不过还好,傍晚见到了阳光。趁天没黑,在街上溜达一番,无意间碰到了江苏省第十三届书展。喜欢码字的我,怎能错失良机。我把三步改成两步走,匆匆迈进了书展大厅。

  书展大厅全是书,没有别的,仿佛浩瀚的书海。作家出版社,北京贝贝,理想国,长江新世纪,新星出版社等,应有尽有。徐志摩,汪曾祺,林清玄,莫言等名家作品数不胜数。我身临其境,眼花缭乱。茫茫书海中,遇见了郁达夫散文,因喜欢,便买了一本。

  郁达夫出身上个世纪,是新文学团体社发起人之一,为抗日救国殉难。他代表作有《春风沉醉的晚上》《怀鲁迅》《沉沦》《故都的秋》等。号称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我不怎么爱学习,很少买书和读书,读他的书更少。那我为什么看到他书一见钟情,毫不犹豫地买呢?说来话长。

  那年,我刚参加工作,去屯溪出差,傍晚闲逛镇海桥,看到“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之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的诗。这是郁达夫的《屯溪夜泊》,我非常喜欢,尤其以景写真,把一桥两岸风光与扬州相媲美,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从那以后,我不但记住了郁达夫的名字,也背熟了这首诗。

  退休后,我开始学码字。记得有次在网上阅读,又遇见了郁达夫《故都的秋》,从中发现,他把北平的悲秋与颂秋结合起来,把故乡的“清”与“静”描写得淋漓尽致。秋中有情的眷恋,情中有秋的落寞,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这种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写作手法,我钦佩得五体投地。

  疫情前,我曾去过俄罗斯旅游,那里的秋真的很美。我被那秋景,秋色,秋韵所陶醉,它深深地感染了我。我想,回去后一定要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留着晚年慢慢品味。于是,我又想起了郁达夫《故都的秋》在网上阅读了几遍,然后模仿写了一篇《俄罗斯的秋天》,可我怎么也写不出来他那种境界。但学比不学好,许是学到点滴皮毛,投到铜陵日报副刊发表了。

  后来,我在网上还学了郁达夫《纸币的跳跃》和《青烟》等文章。在我学习笔记里,记录了一些优美的段子。如:“江面上浮漾在那里的一江朝雾,减薄了几分浓味。澄蓝的天上,疏疏落落,有几处晴云,有的白的像新摘的棉花,有的微红似美妇人脸上微酡的颜色。一缕寒风,把江心的雾网吹开,白茫茫的水面,便露显出三两只叶样的渔船来。”这些景色描写,细腻精彩,句句优美,我时常翻出来细细品味。

  读书让人智慧启发,我读郁达夫作品受益匪浅,在许多征文中,均效仿过他那情景交融的郁氏风格。如:我在《战役乡野》一文中这样写道:寂静的夜晚,寒风萧萧,满目凄凉。好像窗外的月光,知道他的疼痛,从窗棂缝隙中,把一缕温馨的月光送进寂寥的宿舍。那月光,仿佛恋人的情爱,抚慰着他那颗忧伤的心……类似写法很多,也获了不少的奖项。

  董卿在《朗读者》的开场白说过: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冬遇见春,有了岁月。天遇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而我遇见了郁达夫散文,就像冬遇见了春,使我这棵创作的小树苗,在春天里茁壮成长。我想,如果在下一个书展中,再次让我遇到郁达夫散文,我肯定会再次怦然心动。

稿件来源: 铜陵日报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