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涛
小时候,农村的夏天似乎特别热。那时候没有风扇,也没有空调,有的却是小小的芭蕉扇。夏天一到,母亲就将藏在旮旯里的芭蕉扇找出来,然后擦洗干净,一家人几乎人手一把。不管天气多么炎热,我们手持一把芭蕉扇,就能轻轻地摇动整个夏天的时光。那阵阵凉风,带着乡村特有的气息,让炎热的空气顿时鲜活起来。
我的老家地处江淮丘陵地区,那里不产芭蕉,使用的芭蕉扇都是小商小贩从外地运来的。每到入夏时节,母亲赶集时总要顺带买上几把芭蕉扇,扇面状如桃形,大小不一。然后用各色布条,沿着芭蕉扇的边缘细心地缝制起来。这样,既能延长扇子的使用寿命,又能让我们分辨出各自的扇子。炎炎夏日里,走在村子里,到处都能听到芭蕉扇扑打身体的声音。似乎不见芭蕉扇,夏天就很遥远。那时候生产队,每到傍晚,劳累了一天的大人们,早早地搬出自家的桌椅板凳,摆在门口的树荫下。一家人围着餐桌,一边用扇子扑打着蚊虫、驱赶着暑热,一边溜溜响地喝着温热的稀饭。吃过晚饭后,月光如水泻下,整个村庄像披上一层薄薄的纱巾,闪烁着如同梦幻一般的光芒。有扇子的夏夜是温馨的。村子里的男女老幼,有的躺在自家门口的凉床上,半睡半醒中轻摇芭蕉扇,享受着劳累一天后的清闲。芭蕉扇下清风徐徐,驱散了夏日的燥热,也驱散了周身的疲惫,让一天的喧嚣燥热融入清风明月中。有的啪嗒啪嗒地敲着扇子,走村串巷,三五成群地聚集在村头巷尾、瓜棚柳下。男人们相互交流着田地里庄稼的长势、今年的收成,女人们谈论着道听途说来的趣闻、张家长李家短的琐碎。最忙的要数生产队长了,他手持芭蕉扇边走边敲,挨家挨户了解社员当天的出工情况,布置明天的出工任务。最开心的要数孩子们了,他们光着身子,嬉戏打闹捉迷藏,用扇子扑打着萤火虫,然后装在玻璃瓶子里,挂在睡觉的蚊帐内。那一闪一闪的萤火,如梦如幻,点缀着闷热的夏夜,也点亮了孩子们童年的欢乐。
我家那时候和二婶家是隔壁邻居,纳凉的时候,我们两家常常紧挨在一起。躺在自家的凉床上,我最喜欢听二婶讲故事。二婶文化水平不高,但记忆力特强,听过的故事记得牢。二婶一边摇动着芭蕉扇,一边娓娓道来,给我们讲各种神话故事,什么嫦娥奔月、哪吒闹海、牛郎织女、女娲补天,还有那聊斋中的鬼怪、大闹天空的孙悟空。二婶的故事就像那芭蕉扇下的清风,徐徐吹来,吹散了夏日的炎热,也吹进了我们童年的梦乡。星空浩渺,明月皎皎。我们数着天上眨眼睛的星星,听得如痴如醉,心驰神往,直到迷迷糊糊地进入梦乡。农村夜晚的蚊虫非常活跃,母亲一般都会提前放下家里的蚊帐,用芭蕉扇赶走蚊帐里的蚊虫。等到我们在外面玩累了、睡着了,她才将我们一个个抱进蚊帐。如果天气太热,母亲还会拿着芭蕉扇守在旁边,一下一下给我们扇风。睡意朦胧中,一睁眼我就能看见母亲摇动的芭蕉扇,似乎母亲永远不知疲倦,手中的芭蕉扇也永远不会停歇。
时光清浅,岁月留香。现在,电风扇、空调走进了千家万户,防暑驱蚊商品的科技含量有了质的飞越,芭蕉扇正在淡出人们的视野。每当走进酷热的夏日,热风扑面而来时,我常想起那一柄柄留下亲情回忆的扇子,怀念那一幕幕记录快乐的旧时光。小扇微风,像畅饮清冽可口的甘泉,轻轻涤去烦忧的尘埃;岁月静好,那一刻的凉适与惬意,是属于慢下来的好时光,在我心中成为永恒的眷恋!
稿件来源: 铜陵日报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