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苑 >正文

时间:2024-03-11 09:13:07
  袁传伟
  那年读大学的女儿来电话,说学校开始评比奖学金。论成绩,女儿排在全系第三名,正好是一等奖学金的三个指标之内。但是,老师让她认真考虑后再填报,如果一等奖学金被意外挤掉,就没有选择二等奖学金的机会。女儿让我替她选择:到底是报一等还是二等?
  这样的选择让我感到意外,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报一等是够条件了,但不排除评不上的可能;报二等倒是稳,可又不甘心。于是,我对女儿说:类似的选择你以后还会经常碰到,还是自己考虑吧。但我告诉她,无论是什么事,只要是选择,都只有一次,一定要慎重,要学会思考,而且不要怕失败。
  其实,有些选择是直接影响人一生的。我有这样的深刻体会。
  我在1977年参加高考时,就因为选择志愿时饥不择食,结果一辈子交给了并不喜欢的职业。那年,我已经下乡四年,生活的激情经岁月的磨砺已经荡然无存,对自己的未来了无信心。当时暗想:只要能够走出黑土地,脱离农村,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无论什么职业我都愿意。其实,我最喜爱的还是站在讲台上的教师职业,这可能与父亲从事的工作有关,他老人家教了一辈子书,对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父亲就是不同意我报考师范类学校。结果那年,我如愿以偿地被第一志愿学校录取了,却并不知道机械行业并不适合自己,尽管我尽心尽力地工作着,也被领导认可,多次被推荐为单位的先进,可我并没有成就感,只是履行着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工资的职责。
  还有一次是合肥一家生活杂志面向全省招聘编辑。按规定,我并不符合条件:本科文凭,只此一条就把我卡死。但我揣着厚厚一摞报刊发表的作品剪辑,一早从芜湖乘车直奔杂志总编室。总编是位德高望重的老太太,她戴上副考究的眼镜,很认真地看了我的资料和作品,和蔼地说:你就不必参加笔试了,回去等消息吧。当时,我还认为是对方推托之词,是委婉的拒绝,失落地回到企业。没想到半个月后接到电话,要同我面谈。老太太告诉我三条:一是无法解决我爱人的工作;二是没有办法安排住房;三是职称需要从头来。老太太要我认真考虑后再选择,一周后答复她。那时,我已经在企业的宣传部工作,如果我辞职离厂,妻子也将下岗(工厂规定男方调离女方除名),同时到合肥又没有住房,孩子还在读小学,一系列的实际问题使我只得选择了放弃。
  如今想想,两次机会两次选择基本上都是失败的,我没有把握住。人,一旦安逸了,就失去进取心,哪怕这种安逸并不适合自己。如果我当初填报的志愿是教师,现在应该是桃李满天下了,应该是个称职的老教师,而且教学质量不会差——我对自己喜欢的职业是有足够的信心。如果那年我选择了编辑,现在也一定在文字工作上得心应手,不会因不堪的人事关系和一些琐碎的事情搞得自己筋疲力尽狼狈不堪……然而,这些如果对于退休的我而言已经没有了意义,余下的只能是感慨和后悔。
  几天后,女儿打电话告诉我,她最终还是选择了一等奖学金,她说她不想后悔。女儿比我勇敢。我感到欣慰。

稿件来源: 安徽网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