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曦
快节奏与强压力裹挟着我们的生活,忙碌常常让我们忘记留意身边的美好,常常让我们忽略了细腻的感受。李凤仙最近出版的散文集《不落花》,带领我开启了心灵的旅程,在“这趟文字之旅”中,我发现生活如此美好,体验出阅读的另一层愉悦。《不落花》中的每一个文字都在轻敲我的心扉,心总是怦怦的。我随作者的文字赏景,观事,重拾身边的美好瞬间,感动于她热爱生活的情怀,对自然的敬畏和思考,遇事时从不哀叹的心态。由她的文,我仿佛看到她总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李凤仙散文集《不落花》共83篇文章,既有对天上人间常见景色的描绘,又有平凡小事的记录。一草一木的馈赠,家人之间的温情,生活中的情趣,通过她细腻精准的文字,如孔雀开屏在眼前。
书的封面写着:一本充满哲思、温情和积极向上的散文集。我深以为然。
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来源于生活,一个好的作家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读《不落花》,世界静得出奇,那些珠露一样的洁净文字好像有种魔力,把人领进她描绘的灵动画面里。从字里行间总能触摸到作者那颗热爱生活的心跳,绷紧的心弦不由慢慢松软平复。
李凤仙喜欢用眼睛观察生活,用心灵感受生活,用文字书写生活。跑步途中,教学间隙,花朵、蜗牛、蝴蝶、蜘蛛,清波闪耀的河流,林中欢唱的鸟儿,那些小人物的故事,都被她刻在心中,在笔下开花。《秋天的河流》《白菊开》《薄雾白蒲园》《鸟在表白》《深秋晨趣》《致蜜蜂》等平常所见,被她用玉石珍珠般的文字,编织成一篇篇美文,如同一朵一朵绽放的花儿,沁人心脾。
有段时间,我曾感觉每个人的生活好像最后都会变成一样的模式,一样的风景和一样的烦恼,可千篇一律的风景在她的笔下被赋予了别致的灵气,原来,我每天见到的风景,其实都熠熠生辉,只是,我心中有沙漠侵入了,心中的鹦鹉洲枯萎了。
书中的语言生动活泼,趣味性强。在《一树冬意》中,有这样一段话:“枫的叶子俏皮,如小鸭子印在泥地里的脚印,又被春风春雨拓出来,春雷吼几嗓子,叶苞欢叫着开怀啦,满树摇曳着鲜绿的‘鸭脚掌’。”《白菊开》中写有“先开的花总是真诚地鼓励后开的,别害羞,绽放吧,你最香;来来来,抱抱,风头上有点冷;喂喂!那一朵,别睡啦,一起开花,才满园芬芳。”动物、植物在作者笔下都是会唱会笑,有情有义的,仿佛伸手就可以拂到它们的枝叶,摸到它们的皮毛。像这样动画般的描写还有很多,撞击人的眼球和心灵,让枯涸的眼中生星星,让麻木的心灵颤悠。
身为教师的李凤仙,用文字描写美、传导美,力尽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书写者的使命。她把生活的美感和哲理融进了文字里,让人因陶醉而若有所思。她无声地将爱与美好品格修炼的种子种于读者的心田,于世俗生活中的点滴温馨,微小之景中发现生活的意义。《秋天的意思很明确》中写道:“桂子叶子已经占尽风骚,花朵就不必要再出风头,任何事都要适可而止。”看到白鹭因大旱只能在河心里散步时,她内心发出了呐喊:大自然发这么大火,发谁的火,大约不清楚的人不多吧?让人不由深深自省。在《锻锅巴香彻》一文中,父亲没有说一个爱字,可当读到“我”因和父亲作对被打,赌气不吃饭,父亲哄几次,“我”仍然不吃饭后,把锅巴装在铁瓶里那段文字时,脑海里情不自禁地浮现出我爸爸的身影和相似的举动,忍不住鼻子发酸。父亲的爱,过去有多少我未曾在意的,因这篇文,一桩桩一件件涌上心头,幸福的暖流与欣慰的热泪滋润了我疲惫的心田。李凤仙并没煽情,却在一字一句的描述中传递出打动人的情意。
喜欢《不落花》,更是因为书中传达了向上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在《鸟的歌声》《鸟在表白》中,李凤仙让我们看到即使是鸟类,也不仅是疲于奔命地求生,它们还会充满情趣地游戏,它们的生活中还有艺术。面对母亲身体抱恙住院,李凤仙奔波于学校和医院,一年中会有两三个月时间,她却从未哀怨,心中总是充满希望。她虽已是我的长辈,浑身却始终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有颗童心,怀揣着对他人、对生活的爱,深刻地影响着身边的人。如《邂逅》中的残疾小伙子,《玻璃橙桂》中的楠楠,又如,看了散文集《不落花》的你和我。
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是幸福的。正如李凤仙的散文,平易近人,却又富含生活智慧,让浮躁的心沉静。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不落花”,让它开在心田,开在前行的道路上,一路美,一路香。
稿件来源: 安庆晚报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