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苑 >正文

时间:2024-04-15 11:18:38

  1970年代中期,我高中毕业,响应号召去农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我插队的地方属于半丘陵地区,贫瘠至极,一个整劳力累死累活干一天,工分仅值一毛多钱,是一个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穷也罢了,要命的是这里燃料紧缺。每当农闲时节,天气晴好,家家户户都要到几十里外的鲁谼山区擒柴。
  那天,图个新鲜,也想挣个表现,我也加入了擒柴大军,跟在生产队队长后面。队长姓崔,年近半百,个头不高,敦实憨厚,育有八个小孩,四龙四凤,家中张口吃饭的多,动手干活的劳力也多。
  天麻麻亮,我们就出发了,十几户人家的二十几个劳力,清一色的纯爷们,头戴草帽,脚穿草鞋,腰间别着镰刀,肩膀扛着扁担,扁担头上挂一布袋,袋里装的是一天的干粮,山芋、炒面或锅巴,像是一支偷袭鬼子据点的八路军武工队。
  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我紧跟在队长屁股后面,一步不敢落。我好奇地问:“队长,这不就是进山砍柴吗,为什么叫擒柴?”
  队长干咳了两声,他讲话前一般都这样。“砍,不太好听吧,太残忍了,一草一木也有生命。擒,就是捕捉的意思,文明许多,再说擒和勤是谐音,勤劳、勤奋嘛,和请也算是谐音,文雅多了。”
  我知道队长没读过书,私塾都没有,只上了几天扫盲班,他的随口解释让我目瞪口呆,肃然起敬,打心底佩服身边这位地道的农村汉子。
  鲁谼山紧邻龙眠山,都是大别山的支脉,在三国时代曾是战略要地,遗迹甚多,谷林寺、鲁肃亭、古洞崖、试剑石,一个个地名,无不彰显其历史的厚重。有一个地方称为叫花甩瓢,意思是乞丐走到这里都紧张得把要饭的家伙扔掉了,说明其山高岭陡,地势险峭。这里植物茂密,荆天棘地,是擒柴的理想场所。
  太阳约莫一丈多高,我们爬到了半山腰。队长一声令下,“大家伙分头干活吧,别跑远了,注意安全,下午听我的哨音集合,一起回家。”大家顿作鸟兽散,开始擒柴。
  月分三旬,柴分三种,马柴、枝柴和草柴。首先要擒的当然是荒弃的木材或干枯的树枝,这算是上等的好柴。虽然在这荒山野岭,荒弃的木材也是少得可怜,它能辟为一尺多长、二三寸宽的硬柴,称之为马柴,能烧成炭,在柴场上能卖到尚好的价钱。其次是干枯的树枝,也叫枝柴,火旺耐烧,但也少有。最多的便是茅草、松毛和枯藤,统称草柴,质次价廉,也不经烧。草柴不用擒,漫山遍野,触手可及。茅草是自生自灭的,长有一米多高,已经枯黄,和枯藤交缠在一起,荆棘密布,稍不留神就被刺把手脚划伤,疼痛难耐。山上的松树很多,成林成片,据说还是用飞机播栽的。每到这个季节,松毛开始枯萎,风吹枝摆便散落下来,遍地金黄,像是给鲁谼山铺了一层黄丝被。松果与松毛相依相伴,形影相随,松毛的离去,让松果痛不欲生,感觉自己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随后也自然脱落,像一朵朵棕驼色的花蕊点缀在黄丝被上。
  好柴难擒,大家纷纷去割茅草、耙松毛、捡松果、砍枯藤,累了就席地而坐,甚至躺下来小憩片刻,渴了就到山泉边痛快地喝上几大口。不一会儿,我就累得腰酸背胀,才割了一小捆茅草。队长说:“你就歇着吧,累坏了我们可交不了差,体验一下擒柴的滋味就行啦!”
  晌午过后,大家开始各自捆扎自己的劳动成果。几乎都是草柴,捆绑起来跟两座小山丘似的,要两三个人相互帮忙,体积大不上称,但每个人都足有一百四五十斤。大家深一脚浅一脚小心翼翼地下山,然后一字排开,挑着担子往回赶,脑袋都夹在两个小山包似的柴火垛里,呼哧呼哧地喘着粗气,扁担发出有节奏的吱吱声响,与急促的脚步行成共鸣。
  夕阳西下,家在前方。队长像凯旋的将军,走在队伍的前面,一脸灿烂。我像是被俘的小鬼,空着手拖在队伍的后面,一脸疲倦。
  此时,已不再温和的风拂过山峦,拂过田野村庄,拂过这些庄稼汉古铜色的脸庞,汗水流淌在捆扎的柴火垛里,也滴答在擒柴的路上。叶 炎

稿件来源: 安庆晚报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