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静地流淌,我离开检察工作10周年了。在匆匆走过的历程里,留下了点滴屐印履痕。转身捡起往事的碎片,将其串缀打磨,以期为岁月存照。
“军队是一座革命的大熔炉。”对此,我感触颇深,感动有加。1968年的那个飘雪之冬,我从偏僻的乡间小路走进了南京军区舟嵊要塞区。18年的军旅生涯,使我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心灵的方向由此确立,生命的轨迹因此画定。
在18年的军旅生涯里,我最刻骨铭心的是对知识的饥渴。于是,在繁重的训练、施工、军务之余,读书与写作,成了我生命中的奢侈。被窝里打着电筒看书,绝不是电视里的镜头;一本好书被翻得体无完肤,也绝不是虚言;写的稿子屡寄屡退,更不是什么黑色幽默。开头那几年,我把几年前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剪贴了几大本,《毛泽东选集》读了一遍又一遍,部队里阅览室的图书借了一摞又一摞……
军装美化了我,“熔炉”锤炼了我,知识哺育了我,理想坚定了我。也许因为这个缘由吧,18年中,刊有我的文章的军内外报刊,伴着浓烈的墨香飘到了我的面前。每当这时,我就油然而生一种“不需饮酒竟自醉,笔墨耕耘苦也乐”的自我陶醉。
1986年12月,虽然我脱下了军装,穿上检察制服,但我心灵的方向从未改变,并且愈加坚定。我曾在2003年11月出版的《绿海泛舟》一书中写道:军队工作不仅仅是站岗放哨、扛枪操炮,检察工作不仅仅是办案、执法监督,还需要拿起笔杆子。现在看来,我并未食言。
记得进了“衙门”当了“官”,正是“严打”时期,人少案多。白天下乡取证,晚上整理材料,隔日便出庭公诉。时不时还将参加统一“拉网”行动。但平凡却又充实的工作告诉我:一个优秀的检察官绝不是简单、机械的法律执行者,而是要融法治理念、人文关怀、社会伦理、法律法规和具体案情为一体,进而去演绎法律的正义之美,引导人们去感受法律,信仰法律,这就要求检察官应具备丰厚的文学素养。因此,我把酷爱读书与写作的好习惯继续到检察工作当中。26年来,我从检察员、科长到高级检察官、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岗位变迁,但坚持读书与写作的痴心不改。为了写出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有质量的文章,为了审慎地从众多案件中精选既有思想性、可读性,又有知识性、法律性的案例,进行案例报道。我白天出满勤,干满点,晚上挑灯夜战,已成了我的生活习惯。盛夏酷暑,蚊虫叮咬,依然奋笔疾书;数九寒天,手脚冻麻,我仍然笔耕不辍。业余时间,什么串门聊天、麻将、扑克、象棋都与我无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不懈怠,并乐此不疲,毕生不悔。
因为读书与写作,我不断地审视人类,审视自身、审视道义,公正和宽容。而这审视的过程中,就是自己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的过程。由此,我在探索中创新,在自省中完善,走向成熟,曾荣立三等功2次和县(团)以上单位表彰70余次,其业绩载入《中华优秀人物大典》、《全国优秀老干部图鉴》、《中国当代作家大辞典》(2011卷)、《世界名人录》(第13卷)等60余部辞书;因为读书与写作,我总在体验着生活的点点滴滴,无论是爱与恨、希望与失望,都让我原本善良的心变得更加善感。由此,我对人生倾注更多的爱心;因为读书与写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必须勤勉。由此,我学会坚韧,学会等待,始终按照“勤奋、谦逊、顾众、坦诚”八个字严于律己,实现不平凡的人生价值;因为读书写作,我得到人民日报社原社长张研农、法制日报原总编辑陈应革、检察日报原总编辑张仲芳和诸多报刊编辑老师的提携厚爱,使我有了许许多多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由此,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处处暖意,让我的人生充实而美好;因为读书与写作,书籍和报刊成了我的老师、朋友,我似小草一般从这片绿地中吮吸着养料,同时也幻想着有一天在这片土地上培植出属于我自己的一片片新绿。由此,我成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世界华人作家艺术家协会会员、世界华人文化名人协会理事,还被数所高校聘请担任研究员和副院长。出版了《程音传记》、《程炳武作品自选集》等四部著作,《人民日报》、《法制日报》、《检察日报》、《安徽日报》等全国50余家报刊上有了我的千余篇文章。《我和我的祖国》、《兵的情愫》、《小溪》、《墨香伴岁月》、《宽严相济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刑事司法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高素质的政法队伍》等百余篇散文、论文,在国内外作品评比中荣获特等奖、一等奖,被入编《中国当代思想宝库》、《法治与和谐——全国优秀法制作品集萃》、《中国作家金秋笔会作品集》(2010卷)、《当代国学百杰佳作选》、《国际杰出专家论著精粹》、《世界重大学术成果精选》、《世界知名学术名家学术成果获奖精选》等百余部辞书。
岁月流逝,流走了我的青春年华,当年的小伙子,变成了岁月风霜刻在鬓角的爷爷;岁月如歌,引领我走进文学这个高雅的殿堂,赐予我繁花硕果,让征程伴随油墨芬芳。抚今追昔,归根溯源,我由衷地感到,在人生的道路上,任何人都要面临“三天”的考问,即昨天、今天和明天。“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我将总结昨天、抓住今天、展望明天,活到老学到老,勤奋到老,“用石灰精神励志,碎骨粉身留清白;以蚯蚓风格育人,笔耕不辍献余晖”。(程炳武)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