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洋吴帆)今年以来,枞阳县采取“进退留转”措施,按下创优营商环境“快进键”,服务市场主体转型发展、做大做强。截至目前,全县市场主体新增1549户,同比增长6.24%。
枞阳县着力简政放权,畅通市场主体进入通道,采取容缺受理、“一网通办”、“当场办、一次办”、“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等方式,优化企业开办流程,压减开办材料、时间和成本,促进市场主体“快生”“优生”。据统计,该县优化完善了94项容缺受理清单内容,企业登记、申领发票等6个事项审批时限缩减至0.5个工作日内,共免费为企业刻章1545枚,为其节约制度性成本25万余元。
竭力方便市场主体退出,采取试点企业强制注销改革、“证照并销”联动办理、歇业备案、简易注销等措施,加快无效低效和“僵尸”企业退出,向市场供给更多企业名称、住所等资源,首批梳理出346家吊销3年未注销的“僵尸”企业名单,正按程序强制注销;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公告时间减至20天,共简易注销企业162户。
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着力营造宽容宽松的留企环境。优化完善了134项市场主体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内容,市场监管部门对市场主体免罚31次,免罚金额十余万元。推行“无事不扰”监管模式,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拓展跨部门联合抽查范围,抽查任务占比由25%增至50%以上;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实施差异化抽查,差异化抽查占比由30%增至70%以上。建立企业信用诉求闭环服务模式和跨部门信用修复全程响应联动机制,市场监管部门上门提醒企业及时开展信用修复121次,企业实现了“零成本”“零耽搁”“零跑路”信用修复。全力支持市场主体转型发展,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计划,抓紧抓实“个转企”“小升规”和制造业转型升级,设立14个“个转企”工作专窗,一窗受理、一站办结,有51户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家,完成5家公司农业板挂牌辅导,提交省股交中心报审;做强品牌,各培育1家企业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搭建融资平台,强化金融服务支撑,一季度累计投放政银担资金4630万元,办理税融通贷款3399.7万元,有2家企业与银行初步达成用商标、专利权质押融资意向。
稿件来源: 铜陵日报
|
编辑: 吴玉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