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乡镇 >正文

菁华村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时间:2011-02-17 09:38:00

  义津镇菁华村位于义津镇西部,距镇区约8公里。全村行政区划面积7.7平方公里,辖50个村民组,规划为24个自然村庄。现有人口4195人,党员89人,耕地面积4309亩,可利用水面1500亩,省道枞桐公路自南向北穿境而过。2006年以来,在义津镇党委、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村精心组织,科学规划,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宣传发动聚人心

  及时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村党总支书记为主任,村委会主任为副主任。在各村民组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监事会。针对新农村建设任务繁重的现状,先后召开了村班子成员会、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会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讨论群众大会,统一了村支两委班子的思想,增强了干部群众建设新农村的共识,使村支两委班子更有活力和战斗力,提高了村支两委带领全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健全了村务公开、村务监督、民主议事、民主理财制度,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科学筹谋规划,结合实际抓建设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全村的基本情况、产业布局进行全面调查,按照“立足当前、发展优先,尊重现实、操作可行,照顾近期、引导长远”的工作要求,拟定菁华村新农村建设规划。规划保留村庄24个,确立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集中居民点建设为重点,着力完善“六通”“十有”,逐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三、狠抓基础建设,协调发展强保障

  我村通过自筹和部门扶持等形式,筹集200余万元建设资金,巩固和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建设方面:修建了5.3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和27公里通组砂石公路。农田水利方面:投资7.8万元修建小(二)型水库1座;投资5.4万元修建大陈庄—小陈庄节制闸一座;投资13万元修建新东涵闸和沟渠;投资3.6万元修建新元蓄水闸一座。环境整治方面:投资26万元对钱庄、西阳村庄进行综合整治,并修建了休闲广场一座;投资3.6万元对中心村庄进行环境整治。招商引资方面:投资30万元,购买原杨湾乡政府大楼一幢,以招商引资零租金的优惠政策为龙腾服饰有限公司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调整产业结构,确保农民增收

  村支两委班子充分利用菁华村区位优势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致富能人从事种养业和农副产品加工,帮助剩余劳动力寻找就业岗位,转移劳动力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现有特种水产养殖大户杨保平投资50万余元进行黄鳝、螃蟹、鱼、龙虾养殖;种植大户吴照云、鲍恩友、徐光生投资25万元进行水稻种植;农产品加工大户杨益华投资5万元进行油料等农副产品加工。他们真正起到了“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

  五、积极发展社会事业,构建和谐农村

  村小学和幼儿园办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村文体活动场所正进一步加强。投资5万元新建卫生室一所,卫生室布局基本合理,方便村民就近医病。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以及农村低保等工作。新建图书室一所,现储存图书2000多册,各种报刊、杂志30多种。

  六、加强党组织建设,增强战斗力

  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开通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利用先锋在线平台和农村文化共享工程,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注重培养“双带双强”型的村级干部。充分调动村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民营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工作中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的“火车头”作用,通过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影响、带领群众致富增收。

  七、实行村务公开,让群众放心

  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问题。目前群众最不放心的是村级财务问题,我村历年来一直贯彻民主管理的要求,重大事项决策,都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征求村民的意见,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管理权等。设立了村务、党务公开栏,定期向群众公开,接受村民监督。村民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满意率达到98%以上,对“两委”班子满意率达到95%以上。全村民事调解率达100%,无一户上访,群众对社会治安较为满意。

  2011年,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工作:积极对“两沿”(沿路、沿湖)地区进行规划和开发,促进村级经济可持续发展;进行吴湾、礼叽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对圩区低产田进行改造,盘活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实施集休闲、健身于一体的农民健身工程。

  尽管我村这几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做了一点成绩,但离上级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很远,与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瞄准目标,继续努力,奋勇向前,推进我村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把我村建设成为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原创
编辑: 王长学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