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乡镇 >正文

流动的支部坚强的堡垒

——记枞阳官埠桥镇驻江阴流动党员党支部

时间:2011-10-12 10:51:36

  官埠桥镇驻江阴流动党员党支部自2009年7月成立以来,在短短2年间,通过建章立制和规范管理,逐步成为外出农民工群体信赖、拥护的坚强支柱和党组织坚强的战斗堡垒。2年来,该支部不断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努力创新党建工作模式,探索出了一条在流动委员集中务工地异地建立党组织、发挥党组织作用的新路子。

  一、创新模式解难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外出务工经商的人数逐年增加。以官埠桥镇为例,截至2010年底,外出流动人口超过2.3万,其中流动党员达到81人,占全镇农民党员总数的13.2%。这些流动党员不仅数量逐年递增,而且大多数年富力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或一技之长,在农村发挥着骨干作用。怎样通过创新管理,使他们更好的发挥模范作用,为流入地和家乡的发展作出贡献?妥善解决各地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普遍存在的去向掌握难、管理教育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的问题?为解决流动党员找不到“家”、身份亮不出、作用难发挥的难题,官埠桥镇党委对此作出有益的探索,积极创新党建模式,把党组织建立在务工者集中地,成立了驻江阴流动党员党支部,延伸党组织的工作手臂,扩大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二、建章立制抓党建

  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地建立党组织,是党建工作的一项创新,国内尚无较系统的管理运行模式可以借鉴,如何让流动支部正常、稳定地开展工作,官埠桥镇党委经过深入调研,准确定位以“1234”工作法为重心,着力规范和加强支部自身建设。“1234”工作法即“一旗双为三促四带动”工作法。一旗即高举旗帜,努力打一个造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双为即为驻地社会发展作贡献,为家乡经济发展当先锋;三促即通过充分发挥党组织强大的政治优势,着力促进支部自身建设、促进流动党员作用发挥、促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四带动即通过开展与当地党组织和家乡党组织共建联谊活动,为家乡劳务输出、农产品开发和招商引资内引外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有力带动家乡农民异地务工创业、带动创业能人回乡投资兴业带领群众致富、带动外来资金定向投资,促进家乡自然资源开发、带动引导外出务工人员维护合法权益,为当地的三个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为解决党支部工作场所问题,支部主动与当地企业联系,说明情况,争取支持,经多方努力,得到了江阴一建澄场分公司总经理仲云希先生的大力协助,不仅为支部提供了近100平方米的永久免房租办公室,还向支部赠送了桌椅、文件柜、会议桌、电脑、空调等办公器材,为支部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为加强支部制度化建设,官埠桥镇党委为其专门制定了《驻外党组织工作职责》、《驻外党组织工作任务》、《驻外党组织活动内容》、《流动党员教育制度》、《发展党员工作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籍、党费管理制度》等制度,统一制作制度牌,张挂在支部党员活动室。围绕如何把党员、积极分子凝聚在组织的周围,支部深入开展党员亮身份、组织有活动、群众得实惠等活动,为党员群众营造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几年来,支部共为农民工讨回欠薪60余万元、化解劳动纠纷近100起、民事纠纷10余起、帮助300余名农民工子女入学,让流动党员实实在在的体会到党组织的温暖,归属感明显增强,并在广大务工人员中形成强大的号召力。

  三、共建联谊显成效

  支部成立以来,以支部书记张建林为中心的支部一班人拓宽工作领域,丰富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式,体现了组织的战斗力和创造力。官埠桥镇党委考虑实际情况,指派该镇党建工作能力强且与之联系密切的官桥村、继光村、黄华村、向东村、官山村等5个村党组织分别与该支部结成共建对子,开展共建联谊活动,齐抓共管,结对共进。一方面强化了流动支部的规范化建设,另一方面也为农村党组织拓宽党建思路、便于流动党员管理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共建活动以来,流动支部受家乡村级党组织委托,考察建党对象36人次,委托管理党员16人,实现了互动双赢。

  在支部的帮助支持下,许多流动党员、积极分子闯市场、显身手,成为创业先锋、奉献模范,形成了一个富有战斗力的创业团队,根据广大党员、积极分子务工领域宽、行业分布广等特点,支部主动上门联系,把党组织的工作延伸他们务工所在的企业、单位,配合开展党员设岗定责、创先争优活动,把流动党员、积极分子身份亮出来,把他们推荐到先锋模范岗位和急难险重工作中去。汶川、玉树地震抗震救灾中,该支部除迅速募集4000元特殊党费外,还分别派出2支由20余人建筑光荣组成的支援服务队千里驰援,让灾区人民感受了官埠桥镇党组织的温暖。支部组建2年来,共发展党员1名,结转组织关系7人次,培养考察对象6名,上报入党积极分子22名,通过与5个村级党组织共建活动支援家乡建设,直接吸收和帮助1000余名家乡农民工异地就业创业,带动全镇每年外出务工收入近4000万元,引进地方投资近千万元,引进优抚性捐款30余万元,不仅在驻地享有较高威信,也深受全镇广大党员一致好评。(陶峰)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木子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