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一行在会宫采访的时候,对这里的读书热、广场文化活动开展之蓬勃,群众参与面之广泛,对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所起的作用,印象极其深刻。近年来,会宫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文化强镇”战略不动摇,在加大综合文化站建设同时,不断探索文化站管理机制和运行方式,形成了建设、管理、运行协调同步发展。综合文化站成为了群众享受公共文化基本权益,保障文化民生、打造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
加大投入,强推基础设施建设
为确保综合文化站建设的顺利实施,该镇将综合文化站建设纳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和“十一五”时期全镇重点民生工程来抓,加强领导和协调,精心选址,落实相关责任,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镇党委宣传委员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综合文化站建设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工程建设的各项规定,严格按照建设程序,切实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加强日常督查监管,确保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推进文化站建设项目顺利实施。该工程于2009年9月开工,2009年12月竣工,2010年6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积238平方米,建筑面积374平方米。项目总投资48万元,其中上级拨款37万元,镇政府自筹资金11万元。文化站设有“七室一厅一广场”,即办公室、报刊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文化科技培训室、文化娱乐室、棋牌室、留守儿童活动室、多功能活动厅和体育健身广场,是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娱乐、科普培训、信息服务、体育健身等各类文化活动于一体,服务于全镇农村群众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机构,功能齐全。
强化保障,确保日常管理规范
该镇在开展镇综合文化站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不断探索创新文化站日常管理,出台了《会宫镇公共文化服务常规管理办法》,成立了会宫镇综合文化站日常运行维护领导小组,为镇文化站的日常规范管理提供了新的强有力保障。一是强化人员保障。镇党委高度重视综合文化站人员配备,从机关中挑选了3名热爱文化事业、工作责任心强、文化水平较高的专职工作人员,其中站长大学本科学历、中级职称,另两名同志均为大专学历。各村配备农家书屋管理员1名,均为高中学历。鼓励文化站工作人员参加各类文化技能培训,每季度镇文化站定期对村(社区)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培训辅导和交流学习一次。二是强化资金保障。镇政府将镇综合文化站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全力保证镇综合文化站设施日常运转,保证了重大节日专项文化活动和各类培训的开展,保证镇综合文化站所有公共文化设施对外免费服务。三是强化制度保障。镇综合文化站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制度,规定镇站村屋各个文化阵地的开放时间、阵地服务、管理办法、培训辅导、活动安排等内容,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并公示上墙。镇人大每年对文化站的设施设备情况、活动开展情况、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进行评议,同时将村农家书屋考核评估,纳入了镇党委政府对村级的年终目标考核内容以及创建文化先进单位的指标体系,每年评选命名一次镇级“文化先进村”和“示范农家书屋”。
突出特色,发挥核心阵地作用
该镇因地制宜,突出地方文化特色,统筹规划镇村文化活动,使镇站村屋成为了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延伸服务渠道,从单一功能向综合功能转变。一是发挥“合”的功能。以镇综合文化站为基层宣传文化主阵地,不断拓宽宣传教育、文体娱乐、科普培训、书报阅读、信息服务等渠道,聚合广大群众,唱自己的歌,演自己的戏,让农民朋友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每周开放时间平均不低于40小时,农闲时间和节假日增加开放时间。每年开展大型综合文化活动不少于4场,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二是发挥“教”的功能。通过宣传栏,广泛开展党的政策、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等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民倡导新风尚、争做新农民、争创新家庭、建设新农村。三是发挥“带”的功能。以镇综合文化站为农村文化活动的领头羊,带动村级以村农家书屋为阵地,推动村级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镇文化站还联合其他部门,利用科技培训室,为当地群众开展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培训,带动农民学科技、学法律,提高生产技能,维护合法权益;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室为平台,做好农产品价格的采集、分析和发布,为政府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服务,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同时结合“元旦”、“三八”、“六一”、“七一”、“十一”等节日,镇文化站、妇联、团委、工会、学校等组织乒乓球、篮球、象棋、扑克等体育比赛,带动干部带头参加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极大地活跃了该镇的文化氛围。创新服务方式,从单向供给向双向互动转变。该镇认真把握广大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积极组织镇综合文化站参与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送戏送书等“送文化”活动。同时,镇综合文化站创新方式,积极组织开展“寻文化”、“展文化”、“种文化”活动,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自办文化,提升农村文化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如老桥村在镇综合文化站全力扶持下,拉起了自家村的锣鼓队,每逢喜庆的日子,村锣鼓队总是积极开展活动,深受群众欢迎。由于镇综合文化站主动介入,精心培育,会宫广场舞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已有3处,参与人数每晚达数百人。
该镇综合文化站负责人说,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村民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镇党委政府顺应民意,因势利导,不断加大投入,继建镇综合文化站、村农家书屋和农民体育健身场所之后,镇风及镇容
镇貌明显出现了三个改变:一是农民读书已蔚然成风;二是科技培训已成为农民致富的新途径;三是体育健身已成为农民的新时尚。据悉,目前该镇综合文化站的这些做法和经验已被省文化厅向全省推广。(徐连祥、董年发)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