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枞阳县会宫镇积极扶持苗禽产业发展壮大,延长产业链条,不断提升产业档次和水平,着力打造现代化的苗禽产业基地,苗禽产业已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
苗禽产业在会宫有着悠久的历史。该镇苗禽产业主要集中分布在拔茅、栏桥和晓春等村一带,刚开始以苗禽孵化为主,远近一带大都采用原始的火炕,现在家家都是使用全自动电孵化,省人力,成本减低不少。原来几十个人操作的程序现在只要两个人就能完成。朱天亮就是当地孵化大户之一,他是拔茅村农民,父辈就开始从事苗禽孵化行业。近年来,他投入近百万元,成立了拔茅禽业有限公司,添置了现代化的苗禽孵化设备,扩大了苗禽孵化生产规模,专门从事苗禽孵化和交易。每年,公司孵化苗禽数量达200多万只。除此之外,还从外地调进800多万只苗禽通过这里销往全国各地。
苗禽交易在会宫更是十分红火。过去,大户孵化苗禽,本镇及周边农民通过担挑肩扛,纷纷把苗禽贩运到周边县市,有的还销往省外。随着会宫苗禽市场的声誉鹊起,这里正逐渐成为苗禽交易的集散地。每到春季,你经常见到周边地区甚至外省的一些苗禽贩运货车成群结队来这里交易。据庐江的苗禽小贩杨克清介绍,会宫苗禽市场好像一个中转站,全国许多地方的苗禽,包括鸡、鹅、鸭等苗禽,都来到这个地方批发。普通小贩每只苗禽能赚到一块钱,每年大概能赚到三、五万元不等。朱天亮算了一笔账,他家每年自产的苗禽大概能赚到20多万元,从外地引进的苗禽还能赚到50多万元,加上养殖这一块,年纯利润近百万元。
除了苗禽交易外,本地还有一些大户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积极发展养殖业和禽产品加工业。公司给养殖户统一提供苗禽和技术指导,统一回收禽蛋,再进行精加工。养殖户不愁销路,也保证了禽蛋的品质,从而提高了附加值。枞阳禽业有限公司加工的真空蛋通过争创品牌,已注册“白荡湖”商标,目前真空蛋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去年销售额已突破1500万元,今年销售额预计可达2500万元。
该镇为培育苗禽大户和基地,发展龙头企业,在土地审批、项目立项、证照办理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据不完全统计,会宫镇全年鸡鸭鹅等苗禽生产和销售近3亿只,其中规模较大的生产和销售大户有16家。苗禽养殖以及禽蛋加工的大户有近20家。全镇从事苗禽产业的人员超过5000人。苗禽产业年交易额近8亿元。
据该镇分管副镇长张大文介绍,下一步,会宫镇将以调差扩优为突破口,以基地建设为主要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以财政投入为动力,大力培育市场,培养壮大经营队伍,把会宫镇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苗禽生产、交易和禽产品加工基地。 (左丰华、董年发)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