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乡镇 >正文

钱桥镇倾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时间:2012-08-23 16:54:29

  “我已经实实在在的领了一年多的养老金了,这日子算是过踏实了,有了新农保,我心头就像一块石头落地了,感谢共产党啊”钱桥镇马塘村村民高金海老人发自肺腑的感言。自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至今,钱桥镇已有超过8000人像高金海这样年迈无劳动能力的农民,开始每月按时领到了以前只有“铁饭碗”才有的“退休工资”。一句“感谢共产党”,也说出了钱桥人民享受党的惠民政策、不忘党恩的心声。

  学习政策,工作思路上突出“新”。

  钱桥镇按照“早谋划、早动手、早推进”的工作思路,精心组织,将新农保工作做细、做实,及时组织人社所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上级新农保政策和具体要求,倒排日程进度,推行“边摸底、边收缴、边发放”的“三边”工作方法,三步并作一步走,压茬进行;实行“三联动、六带头”工作机制,即科干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包户,逐村逐户、登门入户,想尽千方百计、讲尽千言万语充分调动城乡群众参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要我保”为“我要保”;村、组干部带头缴,党员干部带头缴,村民代表带头缴,党员及村、组干部亲属带头缴,创业成功人士带头缴,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亲属带头缴。对任务完成较好的村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适当奖励;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村,约谈书记、主任。

  广泛宣传,工作方法上讲究“细”。

  该镇人社所工作人员分头与村干部一起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帮助算实惠帐、讲解政策,算算自己交的、看看政府补的、再算算以后拿的;以村组能人、致富带头人和有影响力的外出务工人员为突破口,除引导其自身参保外,还动员他们帮助动员身边的人积极参保;邀请已领取新农保养老金的年满60周岁的老人和已参加新农保的村民现身说法,向其亲戚朋友宣传新农保政策;将全镇村协管员姓名、电话和参保流程等张贴至各自然村组,以方便农民学习和咨询;把每个月的养老金发放人员名单公示在醒目位置,在接受群众监督的同时,也让部分持观望态度的村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实惠,打消顾虑,积极参保,使新农保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强化措施,工作效果上力求“实”。

  该镇人社所工作人员每天向镇党政班子成员和村主要负责人通报进度,并适时进行调度加压。具体工作中,镇人社所全天盯靠参保工作,早上班、晚下班,取消双休日,在“收”保费、“发”养老金两个重要环节不出纰漏,确保不漏参保费、不少养老金。对年满16周岁、不满60周岁的应保对象,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对60周岁以上符合领取社会养老保险金待遇的城乡居民实行100%登记发放,做到不早发、不重发、不漏发;镇人社所从派出所调出16-60周岁人员花名册,然后到11个村逐一对照户口本、身份证,对参保对象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等相关信息进行逐一核实,确保不错登、不漏登,使应参保人数尽量准确。2012年共有3.42万名城乡居民纳入了新农保,其中:60周岁以下居民2.72万人,60周岁以上享受待遇居民0.7万人,覆盖率达到96%,2012年参保居民共缴费318.6万元,发放基础养老金269.5万元,发放率100%。在人社所的争取下,镇党委政府将新农保工作已列为“科学发展先进村”千分制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城乡居民织起一张张幸福民生“保障网”。

  千百年来“养老不发愁”的期盼终成现实,鲜红的“一卡通”映红了满脸的沧桑,幸福的笑容从皱纹中荡漾开来。“让城乡居民老有所养,是落实党的惠农政策的政治要求,更是对衣食父母的真情回报。我们将以饱满的热情、认真负责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主动作为,把温暖和便利送到居民家门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为“幸福”加码,使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钱桥镇镇长陶芳如是说。(吴杰)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木子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