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乡镇 >正文

我的村官生活

金社乡云岭村书记助理 杨燕

时间:2013-05-24 10:46:25

  2011年5月,我在不经意间,从学校的公告栏上看到招聘大学生村官的公告,我当即产生了兴趣,于是怀着一种跃跃欲试,慷慨激昂的心情,积极响应了党中央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重大决策,然后我顺利通过了笔试和面试,成功加入了安徽省第四批大学生村官的行列,随后我被安排在金社乡云岭村工作。虽然我的工作没有高级白领的时尚新潮,也不曾拥有国家公务员的高薪待遇。我却对此倍加珍惜,引以为豪。因为这里有醇朴的民风和美如画卷的自然风光还有宁静和谐的简单。

  刚上任的时候,我毫无工作经验,一时不知从何入手。在村民们看来,我是个文文弱弱的小姑娘,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大学生。来村里不过就是走走过场、搞搞形式、镀镀金罢了。面对村民不信任的目光,我心里很委屈,但我绝不认输。

  深入基层,掌握民情。首先从熟悉本村情况开始,主动向书记、主任请教,弄清了村级工作的基本内容,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发展情况,人口分布,土地,计划生育和综合治安等基本情况。当书记有时间的时候,我会请求他带我进组入户走访,主动与村民沟通,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同时也让他们认识我。平时我坚持步行上下班,虽然从家里到村部有挺远的一段路,但我考虑到道路两边都住着村民,经常有村民在路边闲聚聊天,这样我可以与他们谈谈心,主动和他们打招呼与他们拉近距离。现在沿途的村民对我已经很熟悉了,对我以前的看法也改变了。他们现在会主动找我帮忙了,比如填个表格,复印个文稿,带个东西,虽说都是些小事但我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尽职尽责,干好工作。到村工作以来我积极参与村里的各项工作,也接触了很多的人与事。在与村民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会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力帮助解决;在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工作中努力做好宣传及登记填表工作,使群众了解它、认识它并参与它;还积极参与享堂组村庄整治等各项工作;做好远程教育工作;认真管理并按时开放农家书屋;协助妇联主任搞好村计划生育工作,作好各项政策的宣传;协助村两委作好县乡人大代表选举工作,积极配合村干部做好选民登记、选票发放、回收及统计。

  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中,我积极学习材料及业务知识,配合村两委进行大力宣传:贴标语、挂横幅、上门讲解等,通过入户调查,发现村里很多老人都愿意参保,但有的是年龄大没有身份证,有的是以前入保险后领不到钱,担心这次一样领不到钱,知道这些基本情况后,我会有针对性地上门做工作,没身份证的,我会和村两委一起到派出所开户籍证明,有各种担心顾虑的我会上门给他们详细地讲解这次保险的性质和实惠,到年龄的当月办理,下个月就能领钱。随着工作的深入,全村参保率达到了较好的成绩。

  学以致用,服务群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要想在农村工作中有所成绩,必须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掌握农村工作方式方法。为此工作之余我认真学习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支农惠农政策、基础党组织建设、村级规范化管理、村民自治等国家有关农村工作大政方针和各项规章制度,针对云岭村农业发展落后的实际,积极学习了农业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等理论。学习之余还经常向一些经验丰富的前辈、老百姓讨教一些生产实践中的技术和经验以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改善工作方法,来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提供服务。

  勤动手,从小事做起。每天上班先打扫好村内的卫生,在开会时,给到会人员泡茶倒水,会后,打扫好会议室的卫生。当村干部下片时,热心地接待来访的群众,认真地记下他们所反映的问题,我能解决的,会当场就办理好,不能解决的,会在他们回来第一时间汇报,并请求他们处理。这时我想起一个关于“一杯茶”的故事。那天刚好村两委到乡里开会去了,一位老伯为了给孙子上户口,想让杨会计开个证明,因为他们不在,天气又挺热的,我就让老伯进我办公室坐下休息着,并倒了一杯茶。老伯很是感激,一连说了几遍:你这个同志真好。到杨会计回来给他开好证明后,老伯嘴里还一直说这感谢的话:“真是感谢你!麻烦你!”老伯出门的时候还特意到我办公室和我打招呼,让我很是感动,感动什么呢,我们的农民伯伯太辛苦,也很容易满足和感动。我们只不过做了这么一点点事情,不应该接受他这样的感激。农民伯伯的愿望很简单,只要我们对他们和善一点,热情一点,他们则会对我们更好。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两年的村官生活,两年的锻炼与成长,多的是一份从容与淡定,一份成熟与稳重!只有经历过村官的生活,才会知道农村的艰辛,农民的不易;只有和农民打过交道,才能明白他们是多么的朴实与可亲!选择了这条路,我们不能单纯的说值得不值得,不能单纯的以回报来作为评价与衡量的标准。经历就是一种财富,锻炼就是一种成长,“村官”是我人生的第一份职业,无论将来我走到哪里,从事何种工作,“村官”生活都将深深印在我的记忆里,我对农村的这份感情也永远不会改变。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木子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