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消息 麒麟镇牢牢把握水利对农业的根本保障作用,不断深化与水旱灾害的持续抗争,从根本上扭转水是“大患、瓶颈、短板”局面,初步实现水利现代化。
为政之要,其枢在水。近年来,麒麟镇充分结合现代水利建设管理工作重点,以“小农水项目区”为依托,通过水利与农业的联姻,整合省级、县级多个农水工程,深化农发财政项目统筹和建设资金的集中使用,实现了现代农业生产的整体连片推进,突出水稻、小麦、油菜等重点农业生产项目的高起点规划,加强建设进度、突出民生事业的发展质量,工程效益十分明显,基层干部群众满意度高。在项目区完成低产田3万亩,新建田间渠系和作业道100多公里,实现了田地成方、庄稼成行、路渠成网、库塘相连、沟渠相通的产业发展格局,新安、阳和、梅花、麒麟、石婆、泊塘、岱鳌等村的小型水利、水土保持项目区生产发展、生态良好,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丘陵地区田型调整的技术标准、操作办法和涉农项目一体化服务的农业生产经营新体制、新机制。
规模适度,效益明显。目前,麒麟镇按照“稳面积、攻单产、提质量、增效益”的思路,充分提升农村水利的建管品质,大力拓展现代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增强科技含量,粮食生产综合效益明显提升。通过大力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快农业水利建设投入,持续开展粮食高产高效创建,跟进涉农科技培训、示范、推广,强化适度规模化生产、专业化服务、集约化经营,全面提高了粮食生产综合效益。已建立梅花团结圩、泊塘谷丰圩、阳和大畈、石婆大畈、岱敖大冲、新安大坂粮油高产创建示范片2万亩,辐射带动5万亩,流转土地3万亩,培育种植大户50户,成立家庭农场6户,实现病虫专业化防治4万亩,推广主导农业品种11个、集成先进适用技术3项,机耕、机播、机收分别达到1万亩、1.9万亩和3万亩,2个农业龙头企业和3个专业合作社组织引领带动农户2000户、增收1000万元。(吴兆龙、姚自强)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