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枞阳镇紧紧围绕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战略部署,采取四项举措,全力推进该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抓保障,构筑创建工作平台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为加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该镇成立了镇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副书记和宣传委员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村居也成立相应的组织,并明确一名主要负责人具体抓落实。
二是注重责任保障。为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分工、扎实推进创建各项工作。镇政府制定出台了《枞阳镇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等文件,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同各村居和相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把完成创建工作情况作为年终考核评先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切实保证创建工作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三是加大财政保障。该镇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建设投入力度,明确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各村居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镇政府以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拨付,同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近几年来,镇级综合文化站村(居)文化活动室及活动广场,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抓阵地,拓展创建工作空间
该镇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镇综合文化站为核心,村(居)文化室为基础,业余文化团体为补充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推动城乡文化均衡发展。
该镇综合文化站于2008年,被省文化厅授予“一级文化站”,坐落在县政务中心,人员密集、交通便利。站内设有公共电子阅览室、科技培训室、书报刊阅览室、信息资源共享教室、文娱活动室和多功能厅等,站内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全部实行免费对外开放。近年来,镇文化站充分发挥在当地群众文化中的引领作用,每年利用节庆日,广泛开展群众能普遍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多场。同时在开展文化活动的基础上,文化站不断加入政策宣传、信息服务、科技指导等服务内容,有效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成为群众休闲娱乐和科技致富的好帮手。
该镇村居文化室建设于2013年已全面启动,目前已建成4家,文化室内设图书阅览室(藏书2000册以上)、公共电子阅览室、文娱活动室、信息资源村级站点,各文化室配备专职管理员1名。其余村居文化活动室分两批完成,今年年内完成9家,明年年底全部完成达标。目前已建成27个村居农家书屋,平均藏书1800册以上,年征订报刊3种以上,每年借阅达2万人次。该镇农家书屋不仅给读者提供图书阅读和借阅,还开辟读者优秀读后感展示栏。村居文化室积极配合文化站开展文化活动,全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达20多场。
三、抓活动,丰富创建工作内容
(一)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扩大文化服务范围,镇政府加大经费投入,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该镇在县老年体协的指导下成立了老年体育协会和11支业余文化团队,业余文化团队活动经常开展,每到傍晚城区大街小巷到处都有各种文娱活动,特别是莲花湖公园和湖滨广场更是热闹非凡,有跳广场舞的、有唱黄梅戏的、有唱歌的等等。该镇每年送演出下基层服务活动20场以上。每年都开展送文化科技图书下乡,组织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优秀节目放映。镇文化站每年都组织队伍参加县举办的节庆活动,如“庆五一”乒乓球赛、“庆国庆”篮球赛等,并取得较好名次。
(二)免费服务功能完善。镇综合文化站全面实现免费开放工作,结合文化工作实际,通过邀请专家上课、举办各类培训班、知识竞赛、文化下乡活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结合群众文化需求,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每年开展农民种植养殖科技培训每年10场次,培训农民500多人次,受到了广大群众一致好评。
(三)流动文化服务正常开展。该镇积极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保证每村每月一场电影,全年免费放映达200场。
四、抓宣传,营造浓厚的创建工作氛围
一是提高群众知晓率。镇创建办深入开展宣传工作,利用召开会议,印发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知识问答、手机短信、宣传单、横幅等方式积极开展创建入户宣传工作。二是扩大文化服务场所宣传。在全镇出入口和主要街道开展宣传活动,同时在全镇公益性服务场所内设立创建宣传专栏。三是加大典型宣传报道。整合全镇创建工作典型经验,深入挖掘和推广创建工作经验和主要做法,对全镇创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进行报道。
(王世泽吴文光)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