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县坚持“主建点、整治线、打造片”的总体思路,积极谋划推进第二批30个中心村建设(其中10个为省级中心村,20个县级中心村)。经过全县上下近一年的共同打造,10个省级中心村已打造成区域性亮点。
“建”特色,提升内涵。坚持因地制宜,不搞整齐划一,不搞千村一面,不搞大拆大建,依山就势、傍水借绿搞建设,打造枞阳地域特色美好乡村。精心编制了各中心村产业发展规划,做到产村融合发展。白湖龙井柳寺中心村、陈瑶湖后河中心村积极融入浮山、大山旅游生态圈,发展乡村旅游业。白荡湖中心村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义津高升中心村大力发展服装加工业、梅花鹿养殖业等,各地致力打造“一村一品”,实现“一村一业”。在做大体量的同时,突出精细化建设,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森林增长工程等项目的实施,推进中心村建设。如我县义津镇,近两年共建设了5个中心村,这些中心村分布于枞桐路沿线两侧,该镇结合“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将镇区三叉路口地带一并列入美好乡村建设范畴,开展了集镇区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整治沿街店面广告标牌,集中治理“垃圾收购点、汽配修理点、砂石经营点”,扩大绿色长廊建设面积,将沿路沿线其它村庄分步纳入建设规划,最终达到枞桐路沿线“村互联、户互通、美景相连、镇村一体”的美好乡村新风貌。钱铺中心村、白荡湖中心村结合农民文化乐园建设,认真提炼当地的风物民情,修建了大会堂、乡村大舞台、文化展览室等设施,中心村建设的档次和水平明显提升,为民服务的途径和载体更为多样。新安中心村凭借苗木花卉基地的独特优势,通过市场化运作,将中心村空闲地外包给苗木经营户经营,全力打造花卉乡村、苗木新安。
“管”长远,加强维护。做到机制保障到位、督查协调到位,加强中心村的垃圾处理、卫生保洁等治理管护,每个中心村聘请1-2名专职保洁员,实行分片包干负责制,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运行顺畅。同时,加大两条美好乡村示范带建设督查协调力度,强化乡镇主体作用和部门联动协作,抓好“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县委、县政府按照市场化处理模式,试行铜安路枞阳镇至会宫镇段环境卫生治理服务外包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县10个省级中心村已经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的8个,另外2个正在全力加快建设进度,预计年底前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呈”亮点,成果丰硕。为进一步加快省级中心村建设进度,我县先后两次召开了2014年度省级中心村建设工作调度会,对全县10个省级中心村分两批现场调度,督促中心村利用当前黄金建设期,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按时高标完成建设各项任务。截至目前,10个省级中心村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000余万元,硬化村庄主干道及入户道路42.5公里,全面实现通村到组、入户相通,硬化沟渠5000多米,清淤沟塘24个,新建农民文化乐园3处,修建大礼堂、乡村大舞台3处。扎实开展三级联创、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等载体建设,中心村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中心全面开放。村务管理公开民主透明,村规民约规范。成立村民理事会10个,发展成员60余人。联合县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群众组织,发动志愿者,广泛开展树新风、送关爱等活动,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等创建活动,以多种方式开展了很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本报记者
稿件来源: 枞阳新闻周刊
|
编辑: 王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