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笔者沿着义小路,出县城不到半个小时,便进入了省级美好乡村示范村——雨坛乡双丰村祝咀中心村。一眼望去,绿树掩映的整齐村舍、星罗棋布的“当家塘”、与天际相连的金色稻田,一抹抹好风好景已让人感受到那里发生的可喜改变。
双丰村祝咀中心村美好乡村建设,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利用三年时间,有计划地分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重点开展道路、塘、泊、山场绿化及村容村貌建设,提升群众生活居住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繁荣、农民增收,实现环境优美、农民增收、家庭和美、社会和谐。
以综合治理为载体,让村庄环境变“亮丽”。整洁的院落,宽畅的客厅,时尚的家具,设施齐全的厨房餐厅,清洁的卫生间,这不是城市里豪华的别墅,而是双丰村祝咀中心村农民小黄的家。“美好乡村建设,除了农村收入有新增长、农民素质有新提高外,环境有新变化是一个重要指标。”正是认识到这一点,双丰村把深入实施道路硬化、人居优化、环境美化工程作为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着力点,充分利用有村庄整治建设基础的祝咀中心村为点,辐射周边5个自然村庄,将其全面整合,把建设标准提升到美好乡村建设上来。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把村容村貌整治和修缮农宅建设结合起来,坚持规划一次到位,统一配套水、电、绿化、美化等公共设施。中心村拆除破旧危房15户32间,实施危房改造75户。沿线村庄公共场地美化工程共计5.1万平方米,硬化村内道路1450米,新建农民休闲广场2处、停车场3处、健身广场1处,安装健身器材13余件,主干道安装太阳能路灯49盏。实施人饮工程,自来水入户率达到了100%,彻底告别了吃不上干净水、洗不上澡的日子。同时,实施了覆盖全村的“三清四拆五化”、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垃圾集中收集点3处,垃圾桶30只,设立保洁制度,聘请保洁员2名,义务监督员4名,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人居环境整洁靓丽。
以和谐建设为标准,让文明新风有“发展”。双丰村美好乡村建设结合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定期接待群众日、民情恳谈日等工作制度,畅通多层次、多样式的党群沟通渠道。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和村民自治,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规章制度,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开展党的惠民政策、农村常用法律法规等宣讲活动,引导广大公民进一步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宣传与“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寻找最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新风正气,群众讲文明、讲道德、讲卫生、讲秩序的典型不断涌现,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以文化服务为桥梁,让百姓生活有“内涵”。每天晚饭过后,文化广场的大音箱准时响起,黄梅戏、流行歌曲、经典民谣,广场舞,乒乓球、篮球赛……文体活动把村民们聚集到村文化广场,有演员、有观众,村民们三五成群,各取所好,玩得不亦乐乎,欢歌笑语一浪接着一浪,顿时将一天的劳作之苦抛出了云霄。
双丰村充分整合原有村级活动场所、远程教育站点、村卫生室,建立综合性农村文化中心,配套设置了多功能活动室、农家书屋、商业服务网点和法律知识咨询室,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以在文化中心查阅农业科技知识、咨询法律疑难、打球健身和购买农用物资、销售农用产品等,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村党总支书记齐美红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以前大伙儿闲了聚在一起,不是打麻将,就是喝酒,玩到兴头时还经常闹出点事来。有了文化活动中心,大伙的精神生活丰富了,邻里纠纷和治安事件也少多了,村党总支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明显增强!” 汪翔 姚和兵
稿件来源: 枞阳新闻周刊
|
编辑: 王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