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消息 老洲镇位于枞阳县东部,距县城60公里。辖19个村,总人口75802人,东临铜陵市普济圩农场,南与铜陵市一桥相连,西与汤沟镇为邻,北与陈瑶湖镇接壤,地域面积110平方公里。境内拥有28.2公里长江黄金岸线。下北线公路、铜安公路、合铜公路、合铜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2010年,该镇被安徽省列为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集中区、铜池枞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江北片区。2012年3月国家发改委授予老洲镇“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镇。”2014年,该镇以开展“三线三边”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城镇环境整治活动,创建文明城镇,多措并举,注重实效,努力提升老洲镇对外整体形象。
适应时代新要求,规划设计高起点。老洲镇大桥镇区是90年代中期开始规划设计的,于1998年投入使用的。当时的党委政府就敏锐地抓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高标准、高起点设计镇区主大街和二道街规划,严格依照规划执行,使主大街、二道街的建设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为今天党委政府的高标准规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以来,老洲镇紧紧围绕“规划、建设、管理”的工作思路,倾力打造以大桥镇区为中心,老洲、老湾集镇为副中心,各行政村为基础的城乡发展格局。本届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文明创建工作,历年来着力于完善集镇基础设施,力求建设文明城镇,最终于2013年成功申报并跻身于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镇,申请并批准了《老洲镇总体规划》的实施,完成了镇区、工业园区5平方公里1:1000地形图测绘和19个村中心村庄及村庄规划布点,委托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近期建设地段2平方公里和大桥、兴湾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大桥镇区规划。
狠抓集镇硬设施,力促软件齐发展。老洲镇为提高集镇品位,积极筹措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力求使镇区硬件设施向铜陵接轨,展示枞阳美好形象。自2008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7亿,完成园区规划、水电设施、道路建设和绿化、亮化、硬化、美化、下水道、停车场等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来,结合上级“三线三边”工作需求,狠抓集镇环境治理,成立了10人组成的老洲镇城镇管理行政执法队,行使和配合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开展相关工作;组建垃圾中转运管队伍,负责垃圾中转站的运营、镇区及镇域主干道路保洁工作。2014年,投资40余万元,购置垃圾转运车、洒水车、环卫巡逻车、20台自动卸装垃圾箱等;争取项目筹措资金90余万元建设配备垃圾集中处理中转站1座,实现“户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做到定时定点定人清扫,实现垃圾日产日清,确保环境整治不留死角。在现有资金极度困难下,自行筹措资金,投资1300多万元资金对镇区主大街、下桥便道、两条连接江堤道路及排水设施进行了改造,并实施路面“白加黑”工程,邀请县交管部门对镇区停车场、摊点进行统一规划,制作禁示牌,并请有资质单位的铜陵公路集团对主街道行车线、标志线划分。加强完善对长途客运站、公交车站、菜市场、城市巨幅显示屏、霓虹灯、路灯、绿化带等日常管理和规范。
该镇把环境治理与创建文明城镇、提高群众素质紧密结合,在蓝天山庄设立了计生政策宣传婚育新风一条街,在沙池新村制作“讲文明、树新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文化墙,对镇区三个文化活动广场进行了规范管理。宣传教育群众,发动群众参加,提升群众素质,加强群众“老洲是我家,创建靠大家”观念,提高全民参与度,进一步提升了集镇外在形象和内在品位,使之成为枞阳县的东方明珠。
坚持管理常态化,齐抓共管结硕果。该镇先后出台一系列环境整治工作长效机制管理办法,落实环境整治包保责任制,对下桥高速便道到镇区主要街道、路段划分为八个责任区,驻村科干为片长,驻村干部为责任人,分片包干,落实到人。主要对镇区乱投、乱丢、乱建、乱搭、乱占现象进行整治,在继续完善落实街道商户“门前三包”责任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行商归点、坐商归店、摊点归位、广告归栏等的管理。镇规定每周利用星期三下午进行集中清理,镇城管中队每天进行两次巡逻,发现违规行为立即进行制止。并将环境保洁工作长效机制建立及运行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实行一周一部署、一月一督查、一季一考核,确保整治到位。最终,经过党委政府的狠抓不放,再加上广大机关干部的不懈宣传和努力工作,群众的意识提高了,镇区的面貌改善了,环境整治工作在全县“三线三边”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上得到了县领导和与会代表的认可,展现了枞阳东大门靓丽的风采。 房国鹏 钱忠良
稿件来源: 枞阳新闻周刊
|
编辑: 王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