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消息 绿树村边合,沟渠清如许。一座座农家小楼掩映在油菜花海之中,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穿梭于村组之间。走进老洲镇源潭村,到处呈现出蓬勃生机。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创新工作思路,注重发展特色,优化生态环境,着力打造文明生态村。
源潭村地处汤沟河畔,古为通衢要地。全村总人口3200人,可耕地面积2130亩,基本农作物以棉花、玉米为主,大部分村民经济来源于外出经商、务工,村级经济较为薄弱,是我县重点扶贫村。
2013年7月,该村被拟定为省级生态文明试点村,两委班子从整治村容村貌、解决“环境差、出行难”这两个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成立源潭村清洁工作组,拆违拆障300余处,清运柴草垃圾200多吨。积极争取农业项目资金对全村3条沟渠共计2300米进行了统一清淤,扩建2座排涝机战。2014年11月份,下派书记钱福勇到职后,加大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带领两委班子多方筹措资金,投资21万元修建了全长1200米的当家塘护坡工程和1700米上圩砂石路工程,惠及6个村民组达1700余人。还拟计划投资17.79万元给4.8公里的革圩水泥路装上110盏路灯;计划投资60万兴修王墩路水泥路,汤沟河河埂路,彻底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还将继续完成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和剩余村民组农电网改造升级工程,解决困扰村民多年的电力线路老化和电视网络收看难的问题。
在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的同时,该村两委班子不断开辟群众致富路,积极推动土地流转解放转移劳动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一是大力发展棉花、山药、葡萄、大棚蔬菜等农作物的种植,按照“农业围绕市场转,市场随着农业兴”的发展思路,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二是发展养殖业,老洲土鸡久负盛名,引导部分农民向周边村学习养鸡典型,走农村合作化道路,实施品牌效应,提高农民收入。
该村还通过借助党建活动载体,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工作开展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不断完善和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好“三会一课”,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加强班子团结,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坚持学习政策法规,探讨农村科技,谋划发展出路,树立班子形象,形成干群合力。
为进一步提升村民的文化生活质量,该村完善了图书室、活动室、卫生室,兴建了篮球场、乒乓球台、体育健身设施等;成立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性组织,引导村民对身边发生的道德行为进行评议,倡导树立具有时代精神、群众可比可学的先进典型;积极组织开展“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社会新风正气,群众参与率都在90%以上。努力营造出农民和谐健康的人文环境,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科技技术和文化需求,提高了全村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现在的源潭村,路直了、树绿了、花香了、人富了;聚众赌博、无所事事的人少了,勤劳致富的人多了;拉帮结派搞窝里斗的人少了,关心支持公益事业的人多了。逐渐走上了“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房国鹏 钱忠良)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