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消息 近年来,钱桥镇结合实际积极作为,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置,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全镇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镇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文化站、广播站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各村也成立相应组织,并明确一名主要负责人具体抓落实。同时,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完成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切实保证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二、营造浓厚氛围。为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宣传,通过悬挂条幅,标语等方式提高群众的知晓率,通过利用召开会议、在全镇出入口、主要街道、文化服务场所开展宣传活动,同时整合全镇创建工作典型经验,深入挖掘和推广创建工作经验和主要做法,对全镇创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进行报道,营造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浓厚氛围和社会环境。
三、扎实全面推进。钱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任务,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文化层次,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镇综合文化站为核心,各村农家书屋、文化共享工程等为基础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平台,广大农民群众能够就近方便的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钱桥镇综合文化站,位于镇政务中心政府办公楼东南侧,是一幢具有徽派风格的建筑,占地五亩,建筑面积为305平方米,总投资60万元,于2010年11月施工建设,2011年5月竣工,2011年6月投入使用,站内设有五室一厅:即文化科技培训室、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活动室、公共电子阅览室、多功能大厅。现综合文化站有各类图书3800多册;开通了网络,安装有服务器、数十台电脑的公共电子阅览室免费对外开放,室内外卫生整洁、内部设备整齐,各项制度上墙、文化站建设台账资料齐全;配备有专职管理人员,实行严格管理、专人负责、量化考核,建立了免费开放公示制、财产登记保管制和实名上网制;各项文化娱乐活动有序开展,农民朋友们到综合文化站读书看报、上网下棋、健身娱乐、获取科学知识,在家门口就享受到公益性文化设施及服务,文化站真正成了农民朋友们的学习站、快乐站、综合服务站,成了他们自己的文化之“家”。
11个村里的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配有电脑、投影仪等设备,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便捷的公共数字化化服务。各个村的农家书屋都达到了面积20平方米、藏书1500册的要求,配备文化类、生活类、科技类、综合类等各方面的书籍,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缓解了农民看书难的问题。
钱桥镇钱桥村、大塘村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分别在村部建设了“幸福生活e站”。e站集休闲、娱乐、健身、宣传、教育、服务等功能于一体,做到环境温馨、功能齐全、设施配套、制度健全,充分体现“人本、和谐、服务”的理念。在“幸福生活e站”里,设置有一站式服务大厅、健康生活指导室、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3个主要功能区,另设有老年活动中心、儿童活动中心、和睦之家、农村党建室4个功能室,并配有健身广场,从而建立3+N的功能区模式。
“花以洁为美,人以廉而威”,钱桥镇朝阳村已建成的廉政文化墙,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近年来,钱桥镇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不断加强廉政文化“阵地”建设,以位于村头路边的农户、公众聚集地、主要交通要道醒目处为载体,组织人员通过漫画、诗歌、顺口溜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在镇村公众聚集地、主要交通路口等醒目的地方进行绘制,文化墙以风格独具特色、图文并茂的喷绘画为主,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语言朴实,图文并茂,集严肃性与娱乐性于一体,符合农民口味。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施后,大部分群众都能及时收看到丰富多彩、音像清晰的电视节目,电视已成为传播党和政府声音、群众获取各种资讯的主渠道。农村电影放映内容以科教片和故事片为主,每个行政村平均每月可以看上一次电影。2014年底,在县文广局牵头下,邀请县黄梅剧团免费送黄梅戏舞台剧下乡活动,为11个村分别送戏下乡演出1场,解决农村群众看电影难、看戏难问题。
2015年,宣庄村将结合美好乡村建设文化墙;大塘村将建设市级农民文化乐园,规划建设广场、广场舞台、礼堂、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展览墙等。农民文化乐园建成后,将为村民提供文化服务,为村民家庭办事情提供场地,是当地农民获取知识、健身、娱乐、休闲的好平台。尹传苗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