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枞阳镇郭桥村位于枞阳镇东北部,距县城15公里,辖31个村民组,800多户,3300人,其中青少年610人。全村以农业收入为主,劳力资源丰富。近几年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使得留守少儿也随之增多。在扎实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郭桥村也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摆在村务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中。他们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紧密联系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实际,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的组织作用和老同志的主阵地作用,以争先创优为契机,以创建“三无两有”关工小组为载体,进一步完善自身规划建设,提高工作水平,不断推动工作上台阶。
一、强化组织建设,加强村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领导。关心下一代工作既是社会的必然条件,更是帮助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内容。为此,村两委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高度重视,积极加强对关工小组的领导,坚持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助推工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未来工程。在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上,村两委始终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纳入党总支工作议事的重要日程。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何孔胜为组长,村内德高望重的退休老干部何仕福为名誉组长,部分老党员为成员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建立健全了关工小组各项制度,定期召开关工小组会议,学习了解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性质、任务和对关工小组工作的研究。把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理想、信念教育和为青少年办实事、办好事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做,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奠定了基础和根本保证。
二、积极发挥“五老”作用,认真做好“三助”工作。“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军人”这“五老”队伍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支中坚力量,关工小组在工作的开展中,充分发挥这“五老”的积极作用,在宣传报告、法制帮教、言传身教等方面,用他们的热情,积极教育关爱着下一代。一是开展贫困学生救助活动。帮助部分困难家庭学生解决了助学贷款,困难补助工作,解决了他们的实际上学困难。得知学生何庆父亲死亡、母亲体弱多病,生活困难,村委会及时帮助他解决了低保问题。二是继续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为解决留守儿童学习教育问题,关工小组对辖区的留守儿童进行了摸底调查,详细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家庭情况,制定并填写了留守儿童登记档案,以便定期对他们慰问,同时加强防止青少年溺水等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目前结对6人,如村内留守儿童何聪聪同学父母在江苏打工,每年只回家一次,该村两委经常去看望,给她送书送学习用品,村委朱周平还常常为她辅导功课。三是积极帮助困难弱势群体。陈庄组村民何泽天是一级智力残疾,关工小组上门帮他办理了残疾证,并为其家庭申请了低保。此外,该村助弱敬老蔚然成风,最近外出务工青年何传富,回到家乡发现同村村民何宗来患有精神病,生活特别困难,当时就捐助现金3千元。阳干组胡绿莲几十年如一日照顾“五保”老人胡双顶。胡绿莲视“五保”老人为亲人,生病抓药,端吃端喝,无微不至,她的事迹感动了群众及周围村民。多年来该村无虐老欺幼的现象。
三、强化教育、注重实效,努力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制意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关心下一代,关键在于强化青少年教育,青少年是一个可塑性特别强的群体,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成长。在强化教育方面,他们主要做好以下方面工作: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和思想道德教育,他们立足实际,利用学校为阵地,结合青少年的兴趣,开展各种形式爱国主义教育,如观看爱国主义英模电影等,增强和培育青少年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操。积极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的法制意识。他们把青少年法制教育列入教育主题的重点来抓,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利用节假日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活动培训班。开展文体活动,丰富青少年文化生活,从而消除了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诱惑,保护未成年人免受色情、暴力、封建迷信、邪教等侵蚀,同时多次邀请政法干警来村开展学生法制宣传教育讲座,让广大青少年知法、懂法、用法。加大力度,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继续做好“五老”志愿者义务监督“网吧”工作,保证网吧健康运营,杜绝青少年沉溺网吧。创建积极、健康、文明的文化阵地。他们根据实际制定计划,建立了图书室、电视收看室等。进一步丰富了青少年业余生活,扩展其视野,为青少年的茁壮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兴科技,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结合村情,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提出的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村关工小组积极配合农业、科技等部门,对青少年开展科普知识培训及宣传,鼓励外出务工青年创业。在深圳由务工青年创业成功成为老板的王庆林春节期间回到家乡,认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基础设施太差,特别是道路建设方面不尽人意,主动提出捐赠人民币30万元修建李庄组至阳干组水泥路,不但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而且提升了枞阳县郭桥生态牧业有限公司的知名度,还激励着青少年学科学、用科技的热情。目前,该村涌现出一批青年种养殖科技示范户,有市级示范户1户,同时发展了青年养猪大户2户,养鸡大户2户,养羊大户1户,特种养殖户1户,带动了全村经济快速发展。 (吴文光 唐升平)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