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乡镇 >正文

新华社区张仕仪敬业奉献为居民

时间:2015-07-10 08:31:06

  她是文明守法的好党员,她是为民办事的“拼命三郎”,她是青少年眼中的“守护神”。在当地居民的心中,她更是一位难得的爱岗敬业,忠诚干净,担当奉献的好书记……她就是枞阳镇新华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张仕仪。

  今年54岁的张仕仪,1980年高中毕业后被选入居委会,35年来她当过文书、居委、支委、主任、书记……职务变了,环境变了,但敬业奉献,执着追求的习惯没有变,为居民服务的热情没有变,注重道德建设的韧性没有变。

  不知疲倦的工作

  多年来,张仕仪一直本着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在平时工作中乐于奉献,认真负责,始终坚持两条工作原则:一是严格遵守各项工作规章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二是自觉做好“三不”,工作时间长不计较,工作任务重不叫苦,工作事情多不厌烦。在工作中甘于奉献,雷厉风行,忘记白天黑夜。如计生工作大规模信息建档,由于当时居民多,事杂范围广,又是基础档案信息,她在全面逐户摸清后,就要录入微机,因录入微机需要点点滴滴的输入。为此,她头天下午五时进入微机室,经过一夜的工作,第二天不休息,有时一个白天的紧张工作,饿了啃馒头,渴了喝口水,寸步不离,到了晚上不顾疲劳,又继续干了一个通宵,整整36个小时继续工作不休息,直到把工作做完,事情做好。

  “周六巡访日”了解民情

  作为一名基层领导,不但要干事,而且要多干群众欢迎的实事、好事。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为创先争优,她把群众的意愿和要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双休日她继续上班,不休息,到社区巡访。多年如一日。每到星期六,她都带领社区一班人走街串巷,进楼入户,了解辖区居民的心声,准确把握居民所思、所想、所盼、所需。特别注重对辖区内522户困难户、残疾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家访,从而了解他们的情况,并力所能及地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困难,提供服务、提供方便,将工作服务理念变成具体的惠民实事,从而使社区工作更加细致务实,辖区居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节节攀升。家住庙巷里的王传宝,其丈夫因患脑血栓10多年卧床不起,儿子也是脑部原因造成了双腿残疾。张仕仪在巡访中获知这一情况后,再也坐不住了,不仅多次登门做工作,组织志愿者去帮忙,而且还想方设法为其募捐款物,帮助她家解决实际困难,使她一家感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社区矫正人员杨某,一度悲观厌世,弄得不好可能“旧病复发”,张仕仪得知情况后,不顾个人安危,上门耐心说服,反复交谈,还为他送去生活必需品,助其树立信心,使其怨气减少。随后,张仕仪又主动和多家单位联系,终于为其谋得一份工作,小杨感激万分。对困难矫正人员这样,对残疾人她更是倾注了满腔心血。残疾人朱永珍为了自强自立,自谋出路,手头没有创业资金,张仕仪得知后,想方设法找到相关单位,苦口婆心地说服了该单位的领导,为其谋得了创业救助金,从而使朱永珍十分感动。

  一张卡片寄深情

  多年来,张仕仪始终守着“奉献不辛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为了把服务工作做好,她动脑筋,想办法,坚持从居民群众的需要和愿望出发,将“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当着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工作中她发现居民信息捕捉慢,好多事不清楚,还有许多人不知道居委会的便民服务工作。为此,她请人设计了“便民服务卡”,将社区各项服务及联系方式等印成卡片,送到居民手中。通过这一张小小卡片,使居民与社区的联系拉近了距离,方便了群众。因为热情细致的工作,方便了居民办事,得到了社会和居民的肯定。也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展示了共产党人的风采。

  倾心为民解难题

  为了方便居民办事,不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她总是早到迟走,来人热情接待,细心解释,周到服务。每天的事务很多,如与部门联系和单位协调,参加社会活动,参加会议,汇报工作,接受任务,坚持家访,她每天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无论居民大事、小事,她都记在心里,直到落实才放心。有时加班,中午一盒盒饭打发一餐,节假日不休息是常有的事,一心想着搞好居民服务,做好工作,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位是她每日思考的问题,她常说晚上失眠,睡不着觉。为了工作她日思夜想,下班后,有时为一件小事没落实,又到办公室,转而又到居民家里,直到把事情解决。为搞好文明创建工作,庙巷里两边的菜地要铲掉,多年的生活垃圾要清掉。为此,她全是利用晚上时间搞定的。居民养老保险摸底调查统计工作也是晚上做好的。凤凰山路两户居民修下水道发生矛盾,她知道后深入住户,经过三个晚上的调解,终使两户达成协议,不仅修通了下水道,而且还消除了不稳定因素,美化了环境。新华社区正大街83号居民方秀兰,是二级听力残疾,与两个儿子相依为命,其中一个智障,另一个下岗又体弱多病,家里无劳动力。张仕仪了解情况后,积极帮助方秀兰申领低保。看着方秀兰没有房屋居住,张仕仪多方联系申请廉租房,并安排在社区公益岗位小街小巷清扫保洁。经过张仕仪的努力,方秀兰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张仕仪带领班子成员按照学习的计划,走街串巷,征求群众意见,共收集群众意见12条,列为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要解决的实事。经过两委协商,她多方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支持下,修建了朝阳巷水泥路一条,疏通县供销社39户居民下水涵道一个,制作护城路树木花坛白漆铁栅栏15个,增设城关供销社门前收水井5座,建造枞小巷窨井2个,修通护城路与正大街下水涵管对接工程,安装背街小巷路灯16盏等,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难题,受到居民群众的好评。与此同时,她又从社区实际出发,根据居民需求,专门建设了社区志愿者服务广场,成立了社区舞蹈队、艺术团。每逢重大节日都开展文娱活动,既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又为社区发展增添了活力。怪不得人们这样说她:“一个人干点工作并不难,难的是长时间尽力做好事。”

  如今在新华,几乎人人都把张仕仪当贴心人,当成“110”。为了服务居民,她也主动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和社区的电话号码公布于众。哪里的窨井盖坏了,哪里的路灯不亮了,哪家自来水坏了,哪里的下水道不通了,哪条巷道不干净了,哪家邻居闹矛盾了,哪家夫妻吵嘴了,哪家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生病了……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她。

  正是如此,张仕仪这样一位普通的基层书记,她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一件件不平凡的事,她爱岗敬业,乐于助人,甘于清贫,无私奉献,对党忠诚,敢于担当,到了忘我的境界。不是么,居民符合低保的应保尽保了,没有一户上访,该参加医保、社保的,也都参加了;该是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小额贷款的也都享受了;该得到捐资助学的,也都得到了;该能就业的也都就业了……张仕仪就是这样坚持不懈,始终如一,从最普通、最平凡的小事开始一直坚持下来,达到她有梦、追梦、圆梦的目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仕仪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数次嘉奖,不但被推选当上了镇、县、市人大代表,而且先后被评为“县、市先进工作者”、“先进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新华社区先后获得“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单位”、“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省文明社区”、“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市文明社区”、“市卫生社区”“市充分就业社区”、“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县文明单位”、“县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镇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唐升平)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朱文格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