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28年如一日服侍瘫痪的婆婆,从不言弃,无怨无悔,她的孝心感染着周边群众,她的事迹传遍周边村镇,她就是枞阳镇旗山社区沙河组李正月。
李正月虽然不识字,但在父母亲的教育熏陶下,自幼就是一个懂事乖巧、善解人意、尊老爱幼、和蔼可亲的女孩。1988年李正月与她同岁的殷三九结为夫妻。殷三九的父亲1972年去世,母亲张桂花身体状况较差。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婆婆年轻时一直关节疼痛,20年前因摔了一跤,从此瘫痪在床,手脚也不听使唤,生活难以自理。此时李正月的孩子还很小,需要她照顾。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压在李正月和丈夫的身上。困境激发起她和命运抗争的勇气和力量。每天一大早,李正月给婆婆煮好了粥,盛好端到小桌上,一勺一勺喂婆婆吃早餐,同时还细心地替婆婆擦拭嘴角,不让一颗饭粒、一滴汤水落到她脖子和衣服上。等婆婆用完早饭,她把婆婆睡过的被褥晾晒到院子里,为了防潮保暖。为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她很少回娘家,偶尔去一趟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每次看着老母亲恋恋不舍的表情,她的心中就有说不出的愧疚。在婆婆的眼里,她是“贴心棉袄”;在丈夫的眼里,她是好妻子;在儿女的眼里,她是了不起的妈妈;在邻居们的眼里,她是让人翘大拇指的好媳妇。李正月说,侍奉婆婆,照顾丈夫,抚育儿女,是我该做的份内事。
在李正月的悉心照料下,婆婆的被褥干干净净的,婆婆从头到脚都是干净、整洁的,张桂花老人虽然84岁了,仍然精神矍烁,容光焕发。婆婆逢人便说:“有好儿不如有个好媳妇,我家正月待我比亲闺女还亲。”
耳濡目染,自己的一双子女也学会了孝顺老人,儿子说:“妈妈是我最好的老师。”在她的影响下,儿女从小就充满孝心、爱心、上进心,逢年过节也要给奶奶买上点小礼物。尊老爱幼成了这个家庭的家风,代代相传,根深蒂固。
为了婆婆行动方便,李正月还为婆婆买了轮椅。李正月孝顺婆婆,敬重婆婆的举动,深受周边群众的好评,也深深感染了周边村民,李正月的事迹在周边村镇广为传颂,大家在传颂中受教育,在传颂中受感动,在传颂中升华思想,在传颂中学习榜样。有力地倡导了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优秀传统美德,为创建和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
李正月的丈夫殷三九几年前买了一辆小货车开始做起运输的生意,李正月帮忙装货卸货,二人相敬如宾,勤俭持家。大女儿现在已经出嫁,儿子在上大学,一家人生活俭朴,和和美美。患难显孝心,日久见真情!生活的重担压不倒这位善良、坚强的女人,她会承载着爱心、孝心一路走下去。
李正月把尊老敬老当作一种责任,以一颗爱心为瘫痪在床的婆婆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因此,她先后被评为“枞阳镇十大孝星”、“枞阳县最美媳妇”。 高春英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枞阳新闻周刊
|
编辑: 王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