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镇辖14个社区、12个村,农业人口3.55万人,截止2014年底,贫困户1662户5308人,贫困村3个。2015年来,该镇实行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聚集政府、行业、群团、社会等多方力量,精准施策,全力攻坚,实现脱贫308户1152人,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精准识别,掌握实情。打赢脱贫攻坚战核心在精准,基础在识别。他们以对群众负责、对事业负责的态度,切实增强精准意识,真正把扶贫对象摸准,把家底盘清。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严格按国家农村扶贫识别标准,以农户收入为基本依据,综合考虑住房、生产生活水平、劳动力、教育、健康等具体情况,开展精准识别工作。坚持“六必看六必问”。“六必看”就是:看房、看粮,看劳动力强不强,看学、看病,看恶习沾不沾。“六必问”就是:问土地,问收支,问子女,问务工,问意愿,问党员干部、左邻右舍、能人大户等,确保了解到的情况客观真实、全面准确。坚持“一评两审三公示(公告)”。按照“农户申请、村民代表评议、村公示,镇审核、镇公示,县复审、再公告。”的程序,认真组织建档立卡“回头看”,逐户逐人仔细甄别确认,确保真贫困户一户不漏、假贫困户一户不进,精准识别率达到100%,并对脱贫返贫实行动态管理。
选准路径,落实措施。他们立足各村资源条件,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科学选择脱贫路子,力求扶到点上、帮到根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两千万元,完成水利兴修69处,村组公路建设23公里,人饮工程2500户9302人,清洁工程3个。投入189万元实施“一事一议”项目8个。发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三大产业”:引导家庭农场开展苗木花卉、有机蔬菜、草莓、葡萄等特色种植,支持各村因地制宜发展土鸡、蛋鸭、水产等生态养殖,扩大规模经营,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发展城郊观光农业。盘活集体资源。积极支持各村盘活集体资产资源,成功流转土地1.3万亩,累计年收益800万元。开展资助救助。全镇195名贫困学生享受了“雨露计划”,动员社会捐资10.5万元助学36人,确保贫困学生不因贫失学。实行贫困人口大病救助1109人次,累计167万元。支持就业创业。全年新增工业企业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三产服务业40家,直接提供就业岗位500个。依托旗山等电子商务产业园,组织了600余人次参加培训,提升创业技能,拓宽致富渠道。落实政策兜底。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全镇333户五保对象和226户农村低保对象全面纳入保障范围,1632名残疾人享受政策补贴共115万元;重点对象做到“应保尽保”。全年共实施危房改造114户,困难群众实现安全居住。
群策群力,氛围浓厚。充分发挥扶贫工作队的引领作用和带动效应,引导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帮扶工作中来,不断壮大扶贫济困的正能量。开展“送温暖”活动,全年开展慰问20余次,慰问困难群众400多户,慰问资金20多万元。争取扶贫项目,3个贫困村当年争取帮扶资金300余万元,对接项目12个,推动了主导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和集体经济发展。
(吴文光 唐升平)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朱文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