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貌换新颜
——义津镇美好乡村建设纪实
春节刚过,一直在浙江从事服装加工和经营的义津镇高升村方老板,出门前特地请人帮忙在村庄周围照几张全家福和风景照。他说,在外打工有两三年没有回家了,今年回家过春节一看,家乡变化太大了,刚回来时,原先的小路一条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宽阔明亮的大公路,真有点自家人找不着自家门的感觉。听说自己的村庄今年也要纳入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中,这回一定多拍几张家乡的旧貌作为留存。
义津镇美好乡村建设自2011年启动试点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广大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共完成了5个示范点的建设任务,成效显著,其中3个点获县村庄整治一等奖,两个点获二等奖。省、市、县领导多次来义津视察、调研、检查、指导工作时,均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之为“枞阳版的美好乡村”。周边县、区及县内兄弟乡镇和村也纷纷来义津观摩取经。
政府指导村组主导
义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整合国土、城建、水利、林业、电力、电信、环卫各部门人力资源,组建专门工作组,一点一科干,带队包保,驻村作业,全程指导,采取5+2、白+黑工作法,连续推进,不见成效,决不收兵。明确村党总支书记是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高标准推选村庄建设理事会,宣传发动群众。形成“政府指导、村组主导、全民参与”的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机制。确保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顺利实施。
2013年全省首批中心村庄建设点中,该镇就有两个中心村建设任务,分别是朱公村梅庄中心村庄和高升村高庄中心村庄,其中朱公村梅庄中心村庄是市领导联系的重点示范村庄。朱公村梅庄点位于枞桐公路交通干道两侧,由六个自村庄组成,涉及139户511人。义津镇工业功能区坐落于该点周边,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依托,有年出栏生猪5000头的家国牧业生态养殖基地,年加工大米1万吨的农产品加工业,年产值3000万元的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制造业和年生产标砖3000万块的新型建材业。并配套有土地整改项目,农业开发项目,卫生改厕和沼气项目。高升村高庄点位于枞桐公路交通干道两侧,由4个自然村庄组成,涉及159户647人。有年产8000万标砖的新型建材业和存栏200头的特种梅花鹿养殖基地为产业依托,并有巾帼创业园苗木花卉生产项目,及农业开发项目,卫生改厕和沼气项目为支撑,为实现美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奠定了强实的基础。
科学规划一村一景
义津镇美好乡村建设根据“11+4”建设标准要求,坚持以村庄建设为基础,结合集镇建设、社区建设和枞桐公路沿线整治,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坚持规划引领,无规划不设计,无设计不施工。规划中,充分尊重自然,因势因地突出生态环境特色,不搞大拆大建,避免不伦不类。注重个性美,因地制宜,因势引导,因村而异,分类指导,建设中体现差异化、多元化。不追求洋气和阔气,不搞整集聚,彰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体现“土洋结合、雅俗共赏”的效果。构建整体美,强化全局思维,致力于环境、产业和人文相互支撑,第一、二、三产业整体联动,城乡一体有机连接,以点带面,推进全镇美好,全镇发展。目前,两个中心村庄已基本完成“三清、四拆”等基础性工作,全面进入施工阶段。清理杂树、杂物、淤泥各类垃圾2000车次,理清庄基近500亩;拆除危房、废弃的厕所、禽畜圈所60余间,拆除破旧围墙200米;庄内道路系统改造升级,已辅设主、次干道砂石路基4000米,正组织硬化;改造村庄内所有排水系统:硬化排水沟渠、涵管1400米;整理各类活动场所、健身广场5处,1500平方米;清理整治池塘3口;新建各类围墙、文化墙250米;卫生改厕60户,沼气池2户;公共厕所、垃圾站及各类公共设施正在设计建设中。
项目推进产业支撑
在建设过程中,该镇始终把美好乡村建设项目的落实当作为民办实事来抓。以项目建设来推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以项目落实来调动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以项目实施效果来检验镇村干部的工作成效,以产业发展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支撑。近年来,先后争取了土地整理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绿色长廊项目、巾帼创业园项目、农村清洁工程项目、危房改造项目、沼气项目、改水改厕项目和污水处理项目。正是借助于这些项目,美好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才得以顺利实施。美好乡村建设所需资金不可能长期依赖项目资金和财政补贴,群众的投资投劳也很有限,关键在于培育乡村自身的造血功能,在于产业支撑。家国牧业、万兴建村、鸿鑫服饰、顺兴米业等企业先后落户朱公功能区。仅鸿鑫服饰公司一家去年完成税收300万元,朱公村集体经济由此可增收10余万元,200多村民就近就业。祥盛建材公司去年也可为高升村带来20余万元的集体收入。本报记者
稿件来源:
|
编辑: 荣长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