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消息 项铺镇现有贫困村2个,贫困人口981户2560人,贫困村“摘帽”任务艰巨,“拔穷根”压力重大。在困难和压力面前,项铺镇党委、政府强化责任担当,咬定目标,突出精准导向,进一步凝聚抓扶贫攻坚就是讲政治、抓发展、抓民生的共识,把扶贫攻坚作为当前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的“试金石”,作为广大党员践行“三严三实”、推动“两学一做”学做结合、知行合一的“重头戏”。
一是掌好“舵”,在精准施策上想办法。扶贫攻坚不是简单意义的嘘寒问暖、访贫问苦,社会保障、困难救助和“送温暖”活动虽然可以缓解困难群众的温饱问题,但只能解“燃眉之急”,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该镇党委、政府要求党员干部一定要克服思想上“走过场”和“两头热”的误区,动员全镇上下真正扑下身子把扶贫攻坚当作当前头等大事来抓。在政策实施和措施落实上,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明确任务清单和责任清单,列好时间表,绘好路线图。立足当前,就是要以多元化的“扶贫”为手段“输血”;着眼长远,就是要以永久性“脱贫”为目标“造血”。确立了扶贫攻坚阶段性目标是“两不愁三保障”,最终目标实现是贫困户向小康户转变,贫困村向小康村转变,让困难群众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感受到党委、政府的惠农政策和帮扶措施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好、抓得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是把好“脉”,在精准扶贫上下功夫。面对着如此庞大的弱势群体,帮扶政策搞“一刀切”肯定行不通。“幸福的家庭都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不同”,镇村干部深入到贫困户家中认真“把脉”,找准致贫症结,对因病、因残、因灾、因学致贫的贫困户进行归类、登记、造册,然后按照“一人一策”和“一村一策”的原则,集中会诊,开出“药方”。在落实帮扶政策的同时,更加注重“自主脱贫增收”这一途径,通过身边人、身边事现身说法,帮助因病因灾致贫的贫困户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引导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要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对因学致贫的困难户,主动提供教育扶贫政策信息和劳动就业政策支持,让贫困户的孩子能够上得起学,就得了业,成长为家庭脱贫的“顶梁柱”;对因残致贫的贫困户,教育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要身残志坚,自食其力,主动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
三是搭好“桥”,在精准脱贫上求实效。在实施脱贫攻坚的过程中,该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市委、县委的统一部署,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自主脱贫增收、基础设施提升、社保救助兜底、双包驻村帮扶”四项行动,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在自选动作上,该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整合各方力量,创新结对帮扶形式,共同演好扶贫攻坚的“政府搭桥、党员领办、企业主导、全民参与”的“大合唱”。首先是党员亮出身份,落实“双带”责任,每个党员根据自身能力,实行“1+1”、“1+2”、“1+3”结对帮扶,因人施策,同时给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让无职党员在扶贫攻坚中无职有为;其次是非公党建企业示范带动。结合种田大户、项铺雨具产业劳动密集型这一特点,实行“协会+农户”模式和企业的“1+n”帮扶模式,降低门槛,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目前,玉堂雨具有限公司党支部已经安排30多名贫困人口入厂就业,同时还将雨衣边角料的布胶分离这道工序从厂内剥离出来,为近20多个空巢老人和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白云生态农林有限公司党支部也解决了20多个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这两个企业正在发挥着扶贫攻坚“党员示范岗”的作用。(王胜)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