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埠河军民联手共筑抗洪堤
“弟兄们,这条埂若破了,就会危及埂下20多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会威胁到20多万亩良田和耕地,希望大家发挥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铁军精神,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打赢这场洪水战!”7月8日上午8时30分,陈瑶湖流域的横埠河南岸养猪场段边的一片玉米地里,随着东部战区陆军十二集团军团长关小猛的一声令下,紧急驰援抢险的200名官兵充分发扬人民子弟兵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精神,分工协作,有的挖土装袋,有的肩背一袋袋泥巴,踏着泥泞,汗水浸湿了衣襟,却丝毫不懈怠。
此时,枫沙湖水位13.78米,超保证水位0.07米,最危险时,横埠河水位与河埂持平,横埠河南岸陈瑶湖镇养猪场段这处挡水子埂出现漫水,镇村多次组织加高子坝,但不断抬高的洪水仍然漫溢,7月6日上午,武警合肥支队60名官兵紧急驰援横埠河南岸抢险,由于场地狭小,子弟兵们为了抢时间,冒着滂沱大雨,穿着胶靴,踏着泥泞不堪的小路,人背肩扛一袋袋泥巴,加高加固子坝。
埂堤上,红旗招展迎风飘扬,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台风,12军的官兵们要继续对这段400米长的险段加高加固,交通不便,战士们只能通过手提肩扛,徒步运送泥土,一开始,一人背着一袋土,往目的地送,继而,他们排成一字长龙,运送传输沙袋,现场紧张而有序。号子喊得震天响,一点也看不出脸上的疲态。
其实关团长知道,战士们已经很累了,他心疼地说,我们的队伍从7月3日凌晨开始,已持续战斗了3天3夜,由于环境恶劣,有的战士脚烂了,档破了,昨天他们从宣城一防汛现场回撤时,要步行12公里,有几个战士实在走不动了,有个老乡在路上看得心疼,主动拉他们上车要送他们一程,战士们摆摆手拒绝了,理由是“怕身上的衣服弄脏了老乡的车子……”
在抢险现场,我们发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就在队伍出发的前一天,班长张志红4岁半的小孩在医院检查出患有腺上体肥大,扁桃体三度肿大需要手术,得知部队有紧急任务后,他把老婆孩子送回老家暂时进行保守治疗, 3日就奔赴灾区,准备小孩在这边手术,7月6日他的生日是在工地上度过的,爱人用微信给他发来了小孩的祝福的生日照片,他很感动,也能感觉到作为家人对他的理解,他表示在这里能和灾区的群众一起将洪水坚持到底。
在参加抢险的临汾旅炮兵团反坦克导弹连队伍中,我们还遇到了一位名叫的张四九枞阳籍现役战士,家在不远周潭彭桥村,他说这次回来心情非常激动,看洪水的形势确实比较严重,为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作为一名战士,我一定要发挥自己的力量,做到堤在人在。抢险队伍中,有位叫王虎的战士,他的母亲刚刚过世,回去办丧事,接到命令结束休假提前归队;家在湖北襄阳朱星星,爱人生小孩临产期就在这几天,他也无法休假……
在繁忙的抢险工地上,当地水圩村及陈瑶湖街道上老百姓送来矿泉水、八宝粥、茶叶蛋等食品,水圩村60岁徐金兰大妈放下一箱矿泉水,说,“家里我把孙子放在隔壁大妈家,我的老伴也上堤防汛去了,儿子媳妇在外面打工也担心家里水大,我说你不要着急,安心工作,来了好多部队,感谢部队,谢谢部队。”
与此同时,来自陈瑶湖镇水圩村附近的村民们也自发地来到抢险现场,有的码沙袋,有的抬砂石,水圩村村民谢双红放下手里的沙袋说,“这些官兵到我们这边来,这么辛苦的干,我们也很感动,我们自己也组织了三百多个人,到这里一起来抢险。”
我们离开的时候,已是中午11时40分,而抢险还在继续,战士们依然在挥汗如雨,他们手上的沙袋已从绿色变成了白色,据水利专家测算,这段长400米的险段需要4000立方米的土,沙袋60000条。(徐连祥)
稿件来源:
|
编辑: 荣长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