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的港湾飘来一叶轻舟,一天星斗一江清流……”7月11日,走进金社乡笃山小学灾民安置点已是傍晚时分,在灯光照射下的笃山小学篮球场上,大妈们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声,跳起了广场舞;大叔们摇着扇子看舞蹈谈生活,在广场一边孩子们做着各种游戏,不时传出天真的笑声。
看到这样的场面,你也许想会问,这里是一个灾民安置点吗?是的,这里是金社乡4个灾民安置点之一,能够将笃山小学灾民安置点打理得井井有条的还得从一个人说起,他就是笃山小学校长、灾民安置点负责人丁绍亨。6月底7月初,受极端气候的影响,金社乡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洪灾,浊水肆意,滔滔滚滚涌向农田,圩区一片汪洋,基础设施损毁,房屋进水、倒塌,给人民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该乡党委、政府当机立断,动员灾区人民迅速转移至安全位置,除灾民投亲靠友外,大多数被安置在笃山小学灾民安置点。今年55岁的丁绍亨主动作为,积极做好受灾村民的各项救助安置工作,建立起灾民安置点爱的港湾。
建港湾,安民心。7月3日,时值暑假,丁绍亨及工作人员以灾情为命令,紧急响应“集结号”,来不及安排手头工作,来不及向家里交待事务,紧急奔赴笃山小学,迅速建起笃山小学灾民安置点。近10日以来,丁绍亨及工作人员默默坚守着本职岗位,白天做群众工作,安置好前来救助的灾民,夜里到各教室仔细查看,安慰受灾群众。充分展示着为人师表特有的“孺子牛”精神。一段时间下来,丁绍亨及工作人员每个人身上都是臭的,眼睛都是黑眼圈,有时丁绍亨轮换回寝室休息了,但晚上又自己回到安置点来了,说“下这么大的雨,在家里反而睡不着,在单位和大家在一起,虽然苦但心里是踏实的”。在安置点的工作人员中,有的怀揣病假单带病坚守岗位,有的顾不上照顾年迈的父母,有的把年幼的孩子托人照看,全身心地投入到受灾村民的安置救助工作中。
送爱心,度难关。临时安置点设立后,为帮助灾民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丁绍亨为民所想,为民所急,会同乡村干部安排好灾民的基本生活。对由于身体不适或饮食习惯的原因对膳食提出特殊需求的灾民,丁绍亨安排食堂工人,尽力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针对老年灾民较多,关心医疗服务的情况,丁绍亨及时与乡村沟通,协调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医务人员住点巡诊,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尽力消除老年人的顾虑。为将党和政府及社会临时救助的物资及时发放到灾民手中,传达党、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受灾居民的深切关爱,丁绍亨积极配合乡、村工作,逐室登门发放、逐一登记造册,主动与灾民开展交流沟通,了解困难和需求,并做好倾听、安抚、疏导等工作。与此同时,丁绍亨还利用给灾民发放物资和用餐等机会,借机熟悉、关注、了解灾民思想动态,帮助他们尽量减轻心灵伤痛,成为受灾村民的陪伴者和信息传递者,帮助他们顺利度过灾后适应期,尽快步入正常生活。
疏心理,当家教。连日来,丁绍亨及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工作着,全力倾情为灾民提供服务,受到良好反响。鳌山村一户受灾家庭,因对灾后实行的临时救济帮困措施不甚理解,一开始怀有抵触情绪。为此,丁绍亨及时给予疏导和解答,目前,这户受灾家庭思想稳定,与安置点工作人员成了好朋友。同时,看到不少孩子十分好学,丁绍亨打开学校图书室,在主动提供书籍的同时,还自愿担当家教角色,受到孩子家长一致好评,孩子们亲切地称其为“丁老先生”。住在安置点的人,主要是老人和小孩为主,丁绍亨及工作人员每天一个一个教室的来回奔走,每户每人做好详细情况登记,一天下来,上下楼梯也不知道走了多少遍,全身没有一处是干的,一个个嗓子都说哑了,但没有一个有怨言的,群众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目前,该安置点共安置群众户146户240人。在安置点工作的日子里,丁绍亨顾不上休息,累了就在办公桌上趴着休息一下,渴了喝上几口矿泉水、饿了就嚼几口方便面,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全身心投入到灾民安置工作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深刻内涵。(吴志敏)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朱文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