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宿舍床上,崭新的棉被、毛巾叠放整齐;桌子上,毛巾、牙刷、方便面、矿泉水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灾民按需使用;吃过早饭,灾民们到休息室看报纸、聊天、洗衣服;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开始对住宿区进行每日一次的例行消毒;县医院医疗工作组的工作人员,开始检查身体,给伤病人员打针换药……这是记者7月22日上午在石岭小学安置点看到的情形。
石岭小学安置点共安置467人,主要来自光明、石岭等社区和五七圩漫破受灾户。为做好安置点的各项工作,石岭小学安置点着重做了“五个一”。
成立了一个转移安置管理小组,着重解决安置点灾民的衣、食、住、洗等。社区工作人员方芳身孕4个月,每天仍坚持在安置点工作;计生专干吴春红在安置点服务期间,小孩不慎摔伤,丈夫又在防汛一线,但从未有过一句怨言,一直坚持在安置点做服务工作。
设立了一个临时医疗和卫生服务点,医务人员每天免费出诊,让灾民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防疫部门对安置点的边边角角及时进行卫生消毒,防止出现疫情;食品监督部门对安置点及周边食品安全实行检查监督,让灾民吃上放心食物。电力部门还定期对安置点用电安全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灾民安全用电。
配备了一个治安小分队,小分队主要有社区干警组成,其主要任务是负责安置点的社会治安,并重点防范交通事故,并教育灾民管好留守儿童,以免发生意外事故。安置点还配置了交通工具,保证各类救灾物资运送及时,同时也是保证灾民突发疾病或意外事故能及时转送。
招募了一个志愿者小分队,小分队最多有20多人。他们打扫卫生、维持治安、照顾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为一些留守儿童辅导功课;还有人通过网络、微信等媒介发起社会募捐,把一些急需物资及时送到灾民手中。社区工作人员唐金花不但自己在安置点勤恳工作,还主动动员其女儿做志愿者。
自建了一个心理疏导小组,组中有教师、医生、村干部等,对灾民进行心理疏导,起到了很好的安抚效果。截止目前灾民安置点的灾民情绪稳定,没有发生任何伤亡事故及治安案件,也没有一人感染传染性疾病。
“这里住得很舒服,吃得好,睡得也香,大家都住在一起比家里还要舒服,发这么大的水有人管我们,感谢党,感谢政府……”60多岁的王世超老人诚恳地对记者说,他一生经历过好几次大洪水,这次一点都不感到紧张,因为“还有好多人在关心我们,我们很放心。”(蒋骁飞)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