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长江水位和白荡湖水位都在下降,8.2公里的唐山联圩大堤度过了历史性的难关,胜利在望。笔者第一次参加防汛,就遇到了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亲身经历并全程参与了持续十几天的抗洪抢险,感受最深的就是:唐山联圩大堤成功脱险,源自于“执着的坚守”、“必胜的信念”、“任性的乐观”和“团结的力量”。
确保大堤安全度汛,我们需要坚持到底,我们仍要坚守到底,片刻也不能放松。“七月流火”,虽然酷热难当,但相对于前些天的抢险相比,轻松了很多。巡堤查险回来,我们便坐到一起,回忆着风雨中和烈日下那些惊心动魄、分秒必争的一幕幕场景。欢笑声里,我们分享着成功的喜悦,细数着泪中有笑、悲中有喜、苦中有乐的那些人、那些事……
王龙胜和他的老父亲
镇人大主席王龙胜,在家排行老小,他父亲90高龄了,身体健朗,还能够独立起居。老人拒绝了其他子女的赡养,也拒绝去王龙胜在县城的家里颐养天年,一直都和王龙胜住在镇公租房里,一个人悉心地“照顾”着他的小儿子。每天,老人都好几次通过固定电话,叮嘱着王龙胜要早点回家吃饭休息,这些电话让王龙胜都觉得“很烦”。
从6月30日上堤值守,王龙胜除了偶尔回家洗澡换衣服短暂的停留外,每天和老人交流就是靠老人打来电话的几句寒暄。7月16日枞阳固定电话区号调整后,打移动手机前面要加拨“0”,可是老人不知道,打了一天都无法接通。于是他便满大街地亲自找、托人找,急得眼含热泪说小儿子丢了。
王龙胜知道这个事情后,回家“狠狠地”说了老人一顿,并告诉他这段时间在防汛,没有时间接那么多的电话,老人自知闯了“祸事”,吓得连忙向儿子道歉并作出了保证。
大堤上的“胜利组合”
组织委员陈莉是今年新交流提拔到项铺的,她所联系的项金村没有唐山联圩的防汛任务,于是她便成了“哪里需要哪里去”的干部。她时而出现在安置点,时而在“后方”负责登记、分发支援的抢险物资和慰问物资,时而配合镇纪委书记,督查防汛责任落实情况。做好本职工作后,才不到一个月驾龄的她,就开着自己的新车,七弯八转地到抢险现场去递水送茶,提袋铲土。
边山村混合圩7月3—5日持续抢险,石溪村许潭圩7月6—9日高强度抢险,连续奋战了一个星期,500多米的塌方、滑坡、渗漏重大险情均有惊无碍,陈莉委员几乎都在现场。
化险为夷后,一个村干突然冒了一句冷笑话:“陈莉委员是组织上特意派来支援项铺抗洪抢险的,正是因为她在现场,我们才胜利了!”
原来,负责许潭圩的有两个科干名字带“胜”,负责边山混合圩的名字也带“胜”,因为有“莉”,两个堤段的抢险都取得了“胜莉”。
“大力士”方王生
“没有三下两下子,是打不了桩的”,打防汛桩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站上刚刚用绳子系好的“木桥”,左摇右晃,很多人站在上面都难以掌握平衡,更何况要挥动40多斤的木槌往下砸,其难度可想而知。许多自以为自己还有六块腹肌的青壮年不甘示弱,走上“木桥”,“隔靴搔痒”地拼命挥舞了几下,便主动“缴械投降”,拿锹走人,拉低草帽低头铲土,怎么喊都喊不回来。
石溪村方王生身大力不亏,每次都是他第一个上桥,一口气砸了二、三十下,把桩“钉”稳了后才下来换人。见证现场的人都说他一槌能抵上别人五槌,砸的“稳准狠”。许潭圩的130多根防汛桩,几乎都是他打的“头阵”,都是他做的“最后总结”。
方王生虽然是当之无愧的“大力士”,是名副其实的“抢险英雄”,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甚至显得有些腼腆。7月8日下午,他因为家中有急事来晚了一个小时,看着在抢险现场的镇村干部和抢险队员,觉得非常不好意思,忙从口袋里掏出了一盒中华香烟,据估计应该是在来时的路上特意新买的,像道歉似的挨个发。递完香烟后,他便投入到了紧张的砸桩抢险之中,整个那个下午,他显得比前两天更加有劲。
养殖大户赶着猪“回家”了
在许潭圩的西夹湘,有一养殖大户,据说他所承包夹湘内的鱼三年未取,价值50万元以上,夹湘埂上圈内养了300多头猪,年底出栏价值大约30万元。
白荡湖水位接近15米时,本来他可以和其他人一样,在白荡湖内网鱼,每天可创5000多元收入。可是他顾及不到捕鱼挣钱,天天盯着上涨的湖水,心神不宁地帮助巡堤查险,一脸的茫然无措。湖水涨到15.2米时,眼看大堤难保,他便请了几个亲戚,哭丧着脸把300多头猪从栏内一趟一趟地,赶到4公里开外的安全地带。猪在泥泞大堤上,艰难地爬行,有的在半路上扒地不起,在一声声无奈的吆喝声下,浑身冒着白气的猪得以紧急“逃生”。
转移好猪之后,他夫妻二人就参与到抢险之中,把家里的蛇皮袋、木料主动运送到现场支援抢险。7月15日,天气好转,汛情缓解,他夫妻二人吆喝着,趁早晚天凉,一趟趟地赶着那群猪“回家”,所不同的是,那时他们喜笑颜开,脸上写满了胜利和丰收的喜悦。
抢险之外的险情
通往边山混合圩大堤的路被洪水淹没了,最浅的地方几乎有两米深,所有往返的人员都要靠小船接送。7月20日下午,突然起了大风,王老汉的小船载着四个人前往混合圩大堤去慰问。前往慰问的城里姑娘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途中看到一阵风卷起了浪向小船袭来,吓得嗷嗷直叫,在小船上乱蹦。一失足,小船失去了平衡,侧翻进了水中。
慰问的姑娘虽然穿着救身衣,但在水中无法掌握平衡,一阵乱扑腾后,便死死地抱着王老汉不撒手。虽然王老汉年近70了,好的水性让他显得特别冷静。他一边指挥着另外三个人,一边不急不慢地对抱着他不松手的姑娘说:“你不松手,我们都没有办法去岸上,你还要喝这圩里的脏水!”
经王老汉的启发引导,姑娘才松开了手,四个人都搭上了完全倒浮在水里的小船。王老汉依靠他非常好的水性,一个人在水里扑腾着,把搭着四个人八只手的小船缓慢地带到了岸边,五人成功获救。
上岸后,姑娘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得救人员连忙感谢王老汉,连忙感谢“逼着”他们穿救身衣的镇村干部。(王胜)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朱文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