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乡镇 >正文

周潭:不等不靠积极生产自救

时间:2016-07-27 16:03:34

  在今年的特大洪涝灾害中,周潭镇蒙受巨大损失,受灾面积大,绝收面积多,目前全镇仍有大面积渍水没有排出。面对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周潭镇党委、政府不等不靠,带领广大干群奋力开展生产自救。

  7月份,一场强降雨过后,周潭镇永兴村部分村庄被汹涌而来的洪水瞬间阻隔成一个个孤岛,1800多名群众的生活出行、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危难时刻,镇、村组织动员各方力量,经过2天2夜的紧急施工,及时搭建起一条“民心桥”。永兴村严潭片村民严炳言说,当时那洪水一上来就齐腰深,农民出行就很不方便,镇村决定造一个铁架桥,8号就正式通行,有1000多米,现在各方面运输比较方便,人行道也很通畅。

  周潭镇老街地势较低,紧邻的沙河水位又居高不下,不时渗漏过来,此外,上游来水也主要汇集在这里。雨季当中,由于降雨量过大,老街及其附近的村庄很快就变成一片汪洋泽国。周潭镇镇长、周潭镇防汛指挥部指挥长殷惠国说,这个村庄边的田地大概有200多亩,人口如果含老街有500多人。水位高的时候,村庄水是齐腰深以上、胸口以上,包括这个粮油企业都淹到水里去了。为了确保人员的安全,和防止房子长期浸泡发生意外,镇村安排了进行抢排。他们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购买了2套机器设备,抓紧时间抽排渍水,尽快恢复群众生产生活。周潭村党总支书记周东斌说,该村7月18号组织了技术人员安装了总容量26千瓦的潜水泵,日夜不停地在抢排村庄的积水。歇人不歇机,估计2个礼拜内可以把村庄的积水排除。

  基础设施的好坏,和生产自救密切相关。持续的降雨,还导致周施路周潭大桥段严重积水。这条路是周潭镇连接凤凰、枫林和施湾村的一条主要公路,也是人员、物资密集往来的必经之道,道路的通畅与否将直接影响这3个村所有群众的灾后恢复重建。得知情况后,该镇积极筹措资金,迅速安排20多名施工人员,投入挖掘机1台,货车3部,经过2天抢修,对全长200多米的浸水路段,路面平均加高1米多,打通了这条“主动脉”,保障了周施路的正常通行。殷惠国说,这条路是通向周潭到施湾的唯一的一条主通道,通道影响一万多人出行。今年大水上来以后,这个地方积水达一米多深,给群众出行带来极其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镇政府立即安排组织对这条路进行垫高,整个的投入资金就这一截花掉了3万多元。

  施湾大圩有良田5000多亩,是周潭镇较大的米袋子。圩内成片的庄稼和堤埂被湖水淹没,水利设施和房屋只露出水面一点点。有的地方,尽管洪水已经消退,长时间的浸泡加上烈日的炙烤,秧苗也很快枯萎腐烂。承担圩口对外排水工作任务的江庄机站,只有3台75千瓦的排涝设备。当前,他们正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全力以赴加班加点,抢排圩内积水。此次灾害中,该镇积极生产自救,先后投入排涝机械设备1200千瓦,处理大小各类险情40余处,为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胜利打下坚实基础。

  截止目前,周潭镇受灾人口为27948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516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万多亩,其中绝收面积2万多亩。针对目前严重的灾情,该镇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狠抓安全生产,特别是防溺水、防触电、防灾后疫病的传染工作;二是要求干部树立信心,克服麻痹松懈思想,继续坚守圩口;三是进一步整合各方面力量,推动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工业企业等方面的恢复,把因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同时,该镇还对因灾造成的损失进行摸底、清查、核查,做到及时、准确、全面,并建好档案资料。下一步,该镇还将和县直部门对接,积极争取资金、争取政策、争取项目,对各项水毁工程进行恢复重建,同时,开展农业生产和企业的恢复生产工作。(伍宏龙)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王长学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