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乡镇 >正文

心怀一个梦想 肩挑一分责任

——老洲镇罗墩村驻村工作队队长 吴蜜海

时间:2016-08-16 10:14:39

  我叫吴蜜海,是县卫计委选派干部,现任老洲镇罗墩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现将一年来有关扶贫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勤学习,谋科学扶贫思路。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之年,随着区划调整,罗墩村这个本远在枞阳东大门的贫困村村一下变成了融入新铜陵的排头兵,扶贫工作更成为了重中之重,肩上的责任也越发沉重,是挑战,更是机遇!如何凝心聚力,携手共建美丽罗墩村这个问题,日日夜夜萦绕在我的脑海。自今年4月份以来,市、县先后召开扶贫脱贫攻坚推进大会后,全市上下齐动员,扶贫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扶贫脱贫工作要求,我认真研读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系列讲话,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走户串门向群众讨教,广泛与其他扶贫工作队队长的进行交流,汲取先进的经验和做法,用知识武装自己,从中寻找出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以“两学一做”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共产党员。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新时期的精准扶贫要充分利用政策,充分利用资源,精准施策,因户施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才能让贫困村真正出列、让贫困户真正脱贫。

  二、聚人心,筑坚强堡垒。

  罗墩村紧邻老洲镇镇区,是老洲镇四个贫困村之一。全村共有18个自然庄,33个村民组,1126户4380人,其中现有贫困人口210户448人;耕地面积6070亩,水域480亩,人均耕地1.38亩;全村以从事种养殖业为主,没有集体资源,没有集体经济和固定收入来源,属于典型的三无村。做为驻村工作队队长,首要的责任是建立一个团结、有力的领导班子,通过一年来的努力,在“两学一做”活动带动下,村级领导班子战斗力得到了明显增强,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得到了更好转变。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我村已经有一个年轻充满朝气,勇于开拓和进取精神的团结领导班子。

  记得初到罗墩村时,呈现在我面前的村部让我震撼不已,很是意外,管辖4380人的村部竟然是借用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原红杨乡老电影院。房屋破旧,环境很差,无法办公,谁当村书记就在谁家办公。建设阵地是当务之急。但由于罗墩村没有任何集体收入和经济来源,建设资金让大家的心一下就冷了下来。为此,我一边安排村两委先为村部选址,一边奔走于县直各单位和村级在外务工的老板,终于在县扶贫办、县卫计委、县委组织部和芜湖枞阳商会芜湖正峰集团的大力支持下,一座高标准的办公大楼只用三个月时间就建成了,实现了罗墩村党员群众多年来愿望,也为今后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倾真情,办实事小事。

  “急贫困户之所急,解贫困户之所需”一直是我当好扶贫工作队队长的宗旨之一。导致我村贫困的主要是因病、因学、因残、缺劳力和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原因。为能帮助贫困户真正脱贫,我每天奔走于贫困户家中,真正去了解他们的切实需求,针对每个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安排了帮扶责任人,其中县卫计委包户63户109人,在这次干部包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村村民谢杏桃早年患有癫痫病,丧失了劳动能力,急需办理慢性病卡和残疾证,合医局负责人刚好是这一户的帮扶责任人,在了解情况后,当时就和铜陵三院联系,第二天就把对象户接到铜陵三院进行鉴定,及时为其解决了多年未解决的一大难题,根据国家规定,今年还为他申请了农村低保,保障他基本生活需求,将双包工作落到了实处。

  在走访贫困户过程中,我看到了吴福来、潘八姐等几户贫困户因为房屋年久失修,房屋已经是属于危房。于是我立即联系镇扶贫办帮助申请危房改造。终于在各方的帮助下,吴福来等几户在2015年底的时候住上了舒适安全的新房。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象他们那样,全村所有的贫困户,都量身定做了切实可行的“四项清单”。

  扶贫必扶智。摆脱贫困需要智慧,培养智慧教育是根本。当我得知洪布强、周光翠等贫困学生为上学的学费烦恼时,心中不是滋味,为了帮助他们解决学费和生活费,我和村两委与一些成功企业人士联系,多方筹集资金。一年来,在我们的帮助下,资助贫困大学生8名,资助资金12000元,其中我自己出资资助贫困学生3名。村里大兴组至江堤是罗墩村学生上学必经的一条道路,但由于村级经济太差,该条道路下雨天就泥泞不堪,晴天是尘土飞扬。看到此景,我深思,再苦不能苦学生,为了改变这条“教育之路”的现状,我立即和村两委将修好这条路作为村里的大事来抓,在我们积极的争取和努力下,全长650米水泥道路在今年3月建成,极大方便了学生上学和村民出行。

  扶贫工作中“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产业扶贫是关键,只有把生产生活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摆脱贫困。罗墩村是传统农业乡村,种些基本的农作物、养一二十只鸡鸭是全村共同的特点,没有经济作物,也没有规模性养殖,无以摆脱贫困。我清醒的认识到,产业扶贫要与当前实际相结合,只有先鼓励一小部分贫困户多养几十只鸡鸭、多种一些山药等农作物,让他们尝到甜头才能逐步走出贫困。在与村两委的商议下,我们积极与贫困户对接,以奖补资金等方式鼓励他们发展种养殖业,目前已成功带动种养殖贫困户10余户,提高他们年纯收入约4000至6000元。

  四、细规划,促持续发展。

  扶贫先扶志。一年来,我不断地向他们宣传“自力更生、自强奋斗”的理念,走出贫困不能只靠别人,重要的是靠自己。要想永远走出贫困,必须要不断地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种养殖技术。

  2015年,争取项目资金,完成了长4千米贯穿全村的东升河清於,改善了村民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并在今年的洪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全村90%的土地没有受到灾害损失。同时我充分发挥在县直单位工作的优势,积极联系县专家利用农闲时节,为群众重点讲解了畜禽养殖技术、优质水稻种植等农村实用技术。在全村干群的积极努力下,我村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人均收入有所增加,村民的生活水平正在稳步提高。

  我坚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平凡的小事,忠实地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就一定能实现罗墩村的脱贫,就能实现让罗墩村贫困户过上“两不愁三保障”的小康生活。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这就是我的青春梦想。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王长学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