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乡镇 >正文

麒麟镇六个突出确保“村出列、户脱贫”

时间:2016-09-22 08:11:12

  枞阳在线消息 今年来,麒麟镇按照上级要求确保如期完成年度脱贫攻坚任务的目标,围绕“村出列、户脱贫”两大任务,紧扣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三个保障,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强化举措,狠抓落实,为出列村开好方,为脱贫户把好脉,做到“六个突出,确保该镇贫困村阳和村今年如期出列,299户948人实现脱贫。

  一是突出精准识别,夯实扶贫根基。扶贫必先识贫,摸清底数才能对症下药。该镇严格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和规定程序,对所有贫困户进行调查核实。在“回头看”和精准核查工作中,动员镇村干部,逐村逐户进行摸底调查。综合运用排除法和比较法,对每个贫困户认定准不准进行核查,使扶贫对象具体到村到户、到特定的人,严格规范评议、公示、监督等工作程序,确保将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户精准识别出来,按照五保贫困户、低保贫困户、一般贫困户的划分,分别采集完善建档立卡系统基础信息,精准识别扶贫对象,详细编制“四项清单”,规范整理档案资料,不漏一户一人,切实做到扶贫对象精准,解决好“扶持谁”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逐村编制扶贫开发规划,做到精准识别、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全镇精准确认了贫困对象户1490户、贫困人口3920人,其中,政策兜底中低保357户、627人,五保293户、325人,残补332户、341人,产业扶贫的有32户。真正做到逐户销号、脱贫到人、群众认可。

  二是突出精准帮扶,统筹各方力量。为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结对帮扶贫困户总体部署,市组织部、市农委、市统战部、县组织部、县水利局、县招商局、县人行等单位与该镇三个贫困村、4个非贫困村开展结对帮扶,该镇同时安排机关干部与全镇1490户3920个贫困群众结成帮扶关系,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贫困村不出列、贫困户不脱贫、帮扶单位和责任人不脱钩。帮扶干部变动后,新进干部自然接替,新纳入扶贫范围的贫困户及时安排干部结对帮扶。在完成干群结对后,该镇立即动员所有包户干部入户走访,要求包户干部一对一帮扶,手把手指导,在全面摸清贫困户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发展需求、实际条件基础上,对照“1+20+N”扶贫措施,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做文章、出实招,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带着感情去扶贫,为贫困户“量身订制”脱贫方案,把资金和具体办法精准到贫困户身上,确保帮扶措施切实可行、持久生效。

  三是突出产业带动,增强内生动力。围绕贫困户增收这一核心,该镇坚持把加快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门路。在深入分析与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关系密切的本地主导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立足各村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加大对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扶持力度,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发挥金融工具撬动作用,因地制宜、择优安排富民产业。稳步推进苗木花卉、畜禽养殖、大棚蔬菜、服装加工、新型商贸等产业的块状经济发展,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让实体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日前,该镇贫困村阳和村与安徽天九麒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签约,开工建设高标准的油用牡丹生产园区,园区采用“企业+合作组织+基地+贫困户”模式,结合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种养基地。通过发展支柱产业,有效吸纳贫困户就业,真正使“出列村”阳和村的扶贫工作从“输血式扶贫”走向“造血式扶贫”。

  四是突出扶智立本,提高脱贫能力。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该镇充分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深入走访贫困户,大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帮助群众明晰“扶贫”与民政救济的区别,坚持“帮扶不包办、参与不代替”的原则,尊重贫困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贫困群众的主观意愿,尊重贫困群众的主体地位,消除困难群众“等、靠、要”的思想。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实现从“要我富”向“我要富”的转变。通过大力实施就业脱贫工程,采取实用技术培训、政策扶持、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就业信息服务等手段,帮助贫困户掌握脱贫技能,积极鼓励外出务工,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就业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真正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同时,加强“雨露计划”等教育资助工作推动力度,引导和鼓励贫困家庭子女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后,继续接受正规职业教育和长期技能培训。

  五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共服务条件。围绕“村出列”,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整合涉农资金、争取上级扶贫政策等,实施道路硬化、饮用水管网改造、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贫困群众危房改造等工程,全力加快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公共服务条件和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促进老百姓生产生活条件全面好转。结合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投资修建了通组水泥路;结合村级组织建设项目,投资修建了村级党员活动中心;结合文化民生工程项目配套建设了村文化广场;结合水利八小工程投资新修建引水渠、拦河堰、当家塘,修复水毁圩堤;扎实抓好农村危房改造,将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结合危房改造工程帮助92户贫困户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确保贫困群众住有所居、住的安全。加强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大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改厕和村庄绿化美化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村优先纳入美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山、水、田、林、路、村、园综合治理,切实改善贫困村和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

  六是突出健康扶贫和社保兜底脱贫。制定了该镇健康扶贫实施方案,切实加强领导,统筹组织实施,及时研究解决健康脱贫工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在2016年6月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家庭数及患病人员情况进行了核实,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不断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全面正确把握政策,规范就医,合理就医。在全镇营造实施健康脱贫工程的良好舆论氛围。围绕社会救助与脱贫攻坚总体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工作,充分发挥其社保兜底功能。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畅通社会救助“最后一公里”,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姚自强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木子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