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朱队长怎么到现在还没来?”
“他7点就陪帮扶干部到贫困户家走访填写调查问卷了!”
10月27日8时许,见一惯上班很早的朱队长不在,官埠桥镇祖农村书记陶峰着急地问一名村干部。
朱队长叫朱凌志,是县市场监管局干部,2014年被单位派到祖农村任扶贫队长,现任副队长。他刚去时,面临着带领全村111户315人脱贫重任。“必须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才能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和稳定增收动力。”上任伊始,朱凌志就统一了村两委的思路。3年来,他一直很忙,起早摸黑地奔跑在产业等领域扶贫的艰辛之路上。
84岁老伯为他送茶水
贫困户朱士进今年84岁,与老伴相依为命。今年得悉老两口自力更生,在周边的荒山上开辟了五块地种茶后,朱凌志主动上门帮其采集产业扶贫现场信息。找朱士进可不易,朱凌志一连三次颠簸骑行好几公里后再步行两公里赶到他家时,都吃了闭门羹,直到第四次才找到了人。
那天正值高温,朱凌志毫不畏难,与朱士进在山林中穿行了20分钟才走到一处茶叶地,实测拍照后继续赶往其它两处茶园,又花了50分钟才实测完毕。“三块地加起来已超过两亩,可领取最高奖补资金了,其它的可不用去了。”看到朱士进汗流浃背,有中暑危险,同样全身湿透、手脚多处被蚊虫叮咬与荆木刺破的朱凌志提议道。可朱士进坚持要实测其它两处茶园,朱凌志便跟着他又在山林里穿行了一个小时才完成实测。“老人家那么认真执着,有这样的内生动力,何愁不脱贫?”现在回想起来,朱凌志还特别感动,“那天我们走了十几公里,回去后我脱下褂子一拧,汗水直滴。人也快虚脱了,喝了一大碗盐水才压住心慌。”
朱士进家的住房以前一直屋面破损,经常天下大雨屋内落小雨,多次想改造可又无力置办建材。“今年必须给他家安排危房改造项目。”年初,朱凌志就跟其他村干部谋划着。说干就干,朱凌志与包片村干部一起帮助协调落实工匠与建材,很快帮其盖起了轻刚结构屋面,朱士进家也获得了1万元危房改造补助资金。
10月的一天,见朱凌志与一群农民在村百亩凤丹园栽种凤丹苗。朱士进突然放下自己手头的农活,一溜烟跑回1公里外的家。20分钟后,他笑吟吟地将一杯亲手泡的自制新茶送到朱凌志手上。当后者表达谢意时,朱士进连忙摆摆手说:“上次量茶叶地实在让你吃了大苦,我送上一杯茶表点心意。”也就在那天,朱士进的老伴路遇朱凌志:“赶快上我家坐坐吧,现在房子可亮堂了,再大的雨都不怕了。”
“你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今年,朱士进家仅产业扶贫和危房改造奖补资金就获得1.5万,远远超出了脱贫标准。
甘做贫困户的“智囊”
贫困户朱永青一人拉扯着两个孩子长大,自己患骨关节疼痛等多种疾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如何让她脱贫?“你家屋后有成片的山场,草料丰富,适合山羊放养。”去年,朱凌志与包片村干反复谋划后建议。于是,朱永青买了9只羊饲养,当年即获4000元产业扶贫奖补资金。
初尝甜头后,今年她又养了10头羊。朱凌志在走访中见其有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的愿望,便建议她利用房前抛荒地养牛,后院开阔地养猪、养鸡。“今年仅种养业就可获奖补资金1.61万元,脱贫不成问题。”望着门前屋后满地奔跑的禽畜,朱永青喜上眉梢,从未有过的自信。
许向明一家4口去年顺利脱贫。“你家儿子有厨师手艺,何不开家农家乐饭店?”为防其返贫,今年初朱凌志便为其出谋划策。许向明全家商量后觉得可行。于是,朱凌志便发挥市场监管部门职能优势,及时联系单位相关人员一线办公,为许向明儿子办理了证照,并精心指导,规范经营。随后,又为其申报了“明厨亮灶”改造项目,争取到了改造资金。“有这个农家乐饭店,收入就能稳定下来,今年家庭收入将超过5万元。”许向明早已算过账。
“扶贫的钱不是‘唐僧肉’”
如果说,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是扶真贫,那么,在真扶贫上,朱凌志眼睛里是容不得半粒“沙子”的。
一次,贫困户许某说自己养了上百只鸡,想申报产业扶贫奖补资金。朱凌志得悉后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回来后就有人向他反映,说许某没养鸡,是别人家的。朱凌志不动声色,与结对帮扶干部再次去许某家暗访,发现情况不实,便停报了该项目。“朱队长在扶贫政策遵循与落实上一点不含糊,每个项目他都要现场核实、查证,最后经与村两委共同审定后上报,确保真实性。”该村一名村干部说。
据悉,去年以来朱凌志就核实取消不实存疑项目3个,压减调整4个,挽回资金损失0.96万元。“扶贫的钱不是‘唐僧肉’,谁都不能打歪主意。”朱凌志说。 数据显示,祖农村贫困户今年收获满满:获种养业奖补资金25.25万元,享受光伏扶贫补助11.1万元、教育资助9.41万元,小额信贷获益13.5万元,申报健康扶贫55人获资助5.78万元……“我有足够的信心完成今年67户206人脱贫任务,明年村出列、户脱贫。”朱凌志信心满满地说。(章 洋)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高春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