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丽云
8月17日,一个特别的日子,我和白柳镇有个约会。那天,我有幸参加了县委宣传部组织的白柳采风活动。白柳镇位于枞阳县西北部,南与浮山风景区毗邻,西与钱桥镇相望,北连庐江罗河镇。
天空飘洒着细细的雨丝,给这盛夏带来了些许清凉。雨,丝毫不减我们寻访白柳镇的兴致。我们的车子在白柳镇街道停下。街道两旁楼房林立,商铺密集,街上一尘不染。据当地居民介绍,这条街道过去坑坑洼洼,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且街道非常狭窄,经常引起拥堵。如今,焕然一新。街道拓宽了,两辆车并行没有任何问题。街道两旁规划整齐,绿化很好。
到白柳镇自然要到白柳镇美丽乡村示范村山河村走一走。我们的车子刚停下,山河村的书记就带着几个人迎上来。书记侃侃而谈,介绍山河村的发展史,如数家珍。山河村,顾名思义,是有山有水美丽的地方。四面群山环绕,一条小河蜿蜒流过,风光旖旎。选择此处做示范村,眼光真是独到。
雨斜斜密织着,雨中的山河村是一幅淡墨写意画。山峦叠翠,云雾缭绕。山河村就在群山的怀抱中安睡着,仿佛一个在摇篮中熟睡的婴儿。一座座整齐的房屋掩映于绿树丛中,白墙黛瓦,四角玲珑,颇有徽州遗风。一条宽阔的水泥路直通村庄里。经过雨水的洗涤,路如明镜,清亮可照人。路两旁的紫薇花树,沾上点点细雨,显得分外妖娆。空气像是被雨水过滤了一样,清新无比,夹杂着各种花香,扑面而来。我们恍若走进了世外桃源。不闻“狗吠深巷里,鸡鸣桑树颠”。鸡大约都躲到树下去了。几只不甘寂寞的鸭子悠然地在池塘里游着,水面上的涟漪一圈一圈向岸边荡开去。几只大白鹅“嘎嘎”叫着,挡在我们的路前面。我们走近了,它们却礼貌地让到路边。记得小时候,人家养的鹅可凶了,经常撵着人的屁股后面追,咬着人的衣服不放。山河村的鹅却被教化得这么好,晓得以礼待客。
村民们很热情地请我们吃当地的特产——无花果。我们的车子驶往山河村产业园。透过车窗,我迫不及待地搜寻传说中的无花果的身影。只见路两旁的田里种着一种树,树不高,上面密密匝匝结满状如枣子的果实,那就是无花果。据村民介绍,无花果其实是开花的,只是花的形态比较特殊,它生长出来的果实就是无花果的花。这种花果一体的现象的确罕见,味道一定也很特别。将一颗成熟的无花果从中间掰开来,吸食中间的果肉,一种浓厚、甘甜的味道顿时从舌尖传到舌根。有一点像猕猴桃味道,但又不全像。临走时,热情的村民还把篮里剩下的无花果用袋子一袋袋装起来,让我们带走。
一个乡村的发展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现在山河村产业园无花果的种植还在雏形阶段。想不久的将来,它一定会成为山河村的招牌,闻名枞阳,冲出铜陵,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白柳镇以前叫白湖乡,后改名为白柳镇。在来时的路上,我就想是否能看到几棵大柳树呢。大柳树没看到,我却在山河村看到了几棵苍劲的古枫树,有三棵生在村外池塘的埂上。还有两棵生在村口。他们称为“母子树”。最大的母树周长7米,6个成年人都合抱不过来。据说这棵已经有千年的树龄了。仰望树冠,翠盖如云,苍翠欲滴。据当地人介绍,夏天的晚上,他们根本不用空调,都到这棵树下乘凉,这里就是个天然空调。仰望古树,心生敬畏。古树千年,见证人类朝代更替世事变迁。有多少代人打树下走过,有多少代人坐在树下乘凉。我仿佛看见他们劳累一天后坐在树下卸去一身疲惫心满意足微笑的脸庞,仿佛听到他们趁着闲睱享受这独有的清凉天南地北喁喁而谈的声音。
我突然想起电视剧《马向阳下乡》里那个大槐树村,村口也有这么一棵古树。只要村中有什么大事,村民们就集合在树下开会。马向阳下乡后,把大槐树村治理得非常好,还因地制宜发展了乡镇企业、旅游经济。山河村的书记也谈起了了山河村未来的发展前景,谈起了他的构想,要开发柳峰山和山外的石溪河,发展乡村旅游。这是个大胆的设想,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躺在原地不动固然不会摔倒,但也不会进步。
而乡村还有多少风光旖旎的处女地等待我们去开发,多少历史遗迹等待我们去探寻!如山河村的柳峰山石溪河,我家乡黄公山的照妖镜老虎洞……有些地方已经大刀阔斧在干了,如白梅狂狮河已经开发成漂流盛地,桐城派方苞故里已经在修博物馆…………好景就在家门口,何必要驰骋千里寻访?相信不久的将来,所有的村庄都变成美丽乡村,生态园比比皆是,乡村旅游蔚然兴起,城里人喜欢开车到乡下旅游观光、钓鱼逗鸟,农村人再也不用到城里打工像候鸟一样飞来飞去,而是守着本土发展经济享受天伦之乐。
我们在离开山河村的时候,沿途的宣传栏上一则醒目的标语跳入我的眼帘:“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那几棵古树保护得好,足见山河村世代干部及村民是用了心的。种树如此,安民亦是如此。此行我们还参观了白柳镇的一家就业扶贫工厂——梵胜服饰有限公司,寻访了白柳镇的一座古祠堂——李家祠堂。
梵胜服饰有限公司生产的服饰大多销往海外。我们走进偌大的车间,工人们井井有条地工作着,丝毫不因为我们的到来受到影响。工人中有7名是当地贫困户。乡镇企业的发展,既发展了当地的经济,又解决了贫困户问题,真可谓一箭双雕。
近几年,整理家谱修缮祠堂在乡村蔚然兴起。站在李家祠堂的天井里,望着眼前破败的楼阁以及李家后人修家谱忙碌的身影,我不禁想起吴志龙老师的一句话:“宗祠,是族人心中一盏灯,无论走多远,总归回望的。”人们的物质生富裕了,精神总有所皈依。修祠堂,无疑可以增加民族的凝聚力。
我们的车子驶出烟雨中的白柳镇。路两旁一碧万顷的田野纷纷向后退去。我心潮澎湃。一朵小花可嗅到春天,一片树叶能读出森林,一滴水能看到大世界。白柳镇是枞阳所有乡镇的缩影,窥一斑而见全豹,我们从白柳镇的发展看到了其他乡镇的未来。
奔跑吧,白柳镇!奔跑吧,枞阳乡镇!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蒋骁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