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间开在家门口,勤劳致富靠双手。”8月16日,在枞阳县金社镇云岭村的然迪服饰有限责任公司扶贫车间里,村民陶平平坐在操作台前熟练地对布料进行缝纫。每月2000元左右的工资,让陶平平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能就近照顾家。
“扶贫车间已为36名像陶平平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然迪服饰有限责任公司老板陶中武告诉笔者。扶贫车间把工作送到了家门口,让贫困人口实现就地就近、离土不离乡就业。“在这里上班工资不低,离家也很近,加上我的父母身体也不太好,所以这份工作对我们这些贫困户来说真的很方便。”陶平平边忙着手上的活边说道。
陶中武是土生土长的云岭村人,这些年搞服装出口贸易,规模很大,产品都是出口到欧美。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认为,陶中武可以做这个带动贫困户发展的致富带头人。趁陶中武过年返乡之际,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主动与其接触,向他说明目前办扶贫车间的项目资金支持和奖补政策支持。终于在村两委的不懈努力下,陶中武答应回乡办厂。“我创办这个服装扶贫车间,不仅仅是为了企业增加产能,更重要的是带动扶贫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为家乡脱贫攻坚尽一份自己的力量。”陶中武自信满满的说。
“现在村里打牌的人少了,家庭矛盾少了,家家户户赶制订单,人人劳动热情高涨。”金社镇云岭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张国民告诉笔者,“生活充实了,日子有奔头了,村子里的风气都变了!”云岭村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不仅积极鼓励和引导贫困群众投身就业扶贫车间,还举办了技能培训,邀请专业培训老师现场示范讲解,全村40余名村民参加了培训,免费培训合格后就可以到车间就业。“我们主要是看他们的年龄,手脚灵活度,安排他们学习相应的技能,让他们每个人在我这里都能找到他们合适的岗位,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扶贫车间培训老师陶玲告诉笔者。“车间建在乡村,不仅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加收入,又解决了公司用工问题,助推企业发展,实现了双赢。”
“建这个扶贫车间对实现我们云岭村村出列和户脱贫有着实质性的意义,我们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会一如既往的支持他,帮助他解决生产过程当中的困难,通过广泛的宣传,让更多的贫困户和一般的有劳动能力家庭也到这个扶贫车间里来,实现居家就业,增加家庭的收入,最终实现我们云岭村村出列户脱贫的目标。”张国民告诉笔者。据悉,云岭村就业扶贫车间可带动45户贫困户每户项目资金分红年收益240元,村集体年收7200元。同时,31户贫困户小额信货资金155万元由村集体合作社投资入股,每户年收益3000元,村集体年收益15550元。周若扬/文徐连祥/图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徐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