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乡镇 >正文

【乡村振兴雨坛行】凝心聚力,谱写脱贫攻坚新篇章

时间:2018-10-25 14:45:36

  风拂稻浪,丰收的喜悦映衬着朝气蓬勃的雨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雨坛将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行“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因地因村因户找到脱贫攻坚的“金钥匙”,让村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雨坛境内,环山含湖,资源丰富,着力塑造“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题”的生动格局。合响村去年稻蛙试养殖已形成了百亩规模,亩均效益达2万元;双丰村实现稻田养殖泥鳅,在去年100亩的基础上,今年扩大至300亩,亩均效益达1万元;高甸村形成了一村一品中药材基地,种植白芨、太子参和药用牡丹,亩均效益收入近万元。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省级名牌产品黄公山白茶,在原2000亩基础上,今年将扩增种植3000亩;另外还有以香椿头、油茶、薄壳核桃、稻虾米、枞阳黑猪等一批特色种养殖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增强造血能力,实现集体发展与贫困户增收共赢。

  坐落于高峰村的枞阳县高峰木器加工专业合作社,是由铜化集团安徽安纳达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主要生产、加工木器,着力实施产业脱贫工程。目前项目总投资200万元,现年产木托盘6万只,产值300万元。家居高峰村的贫困户王友明,便是在这里工作,他主动的向笔者说道:“几年前因一场意外,导致残疾,本以为自己无法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幸得村里有了这个合作社,招我入工,生活有了盼头,日子也滋润了起来,每年除了满足家里开销,也能余不少钱。”看着他憨实的笑容,甜在我们的心中。

  “我们主要采用的是‘农村合作社+贫困户+党员’模式助力扶贫。目前有8名高峰村贫困人员在生产岗位就业,人均年收入不少于3.6万元,还针对特殊人群设置公益性岗位,可以实现居家就业,2018年吸收到18名贫困户小额信贷入股分红,截止到9月底我们已经分红5.13万元。合作社每年也会向村集体上缴10万元的集体资金,下一步我们将吸收全村贫困户参加合作社,用合作社的‘大手’牵起贫困户的‘小手’,让更多的贫困户享受红利。”高峰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扶贫第一书记赵平安向我们介绍道。

  在层层叠翠、如墨似黛的黄公山上,坐落着省级“一村一品”安徽省上行山茶叶有限公司白茶基地,同时也是我县的扶贫基地。“我们主要生产‘黄公山’白茶和‘上行山’黄金芽两个优质品种,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贫困户就业达251人,人均年增收入达8000元,已有68户贫困户已脱贫。”安徽省上行山产业有限公司非公支部书记吴多兴说道。

  近年来,我县雨坛镇贯彻落实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部署,通过选择自主发展、合作社+贫困户、能人大户+贫困户等方式,致力于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户户有产业,人人有增收,凝心聚力,打赢扶贫攻坚战。(吴玉婷)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木子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