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乡镇 >正文

麒麟镇:产业扶贫拔穷根

时间:2018-11-22 10:20:16

  稻田广阔、河流蜿蜒、生态优美、风情多姿、产业兴旺……初冬时节,驾车行驶在去往麒麟镇新安村的路上,不时看到装有苗木花卉的车子驶进驶出,路边偶见金黄色的银杏树静静躺着,等待被运走。

  在麒麟镇新安村苗木花卉基地大棚里,鲜艳的非洲菊和玫瑰开得正浓,给初冬时节画上了一抹亮色。据悉,该基地目前已经搭建了40个大棚,占地接近40亩,带动8户贫困户就业,人均月收入2000元左右。“我从2月份就开始在这里务工了,一个月挣个一两千,管家里日常开支够了。”贫困户吴金芝告诉笔者。

  “基地今年4月份开始筹建,共投入70多万元。花苗种下去大概100天左右就有花收,7月份就开始有花卖了。”锦华家庭农场负责人乔云告诉笔者,目前的鲜花供不应求,接下来,他打算扩大规模,带动更多贫困户就业。

  麒麟镇新安村是2016年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该村以苗木产业为支撑,以“绿麒麟”苗木商标品牌为载体,着力实施苗木产业脱贫攻坚工程。目前,全村27个苗木大户带动约200名贫困户实现就业,人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

  围绕“一镇一产业、一村一品种、一户一特色”的产业行动要求,麒麟镇近年来大力发展产业,给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契机。

  在石婆村特色产业无花果种植基地,绿色的果子已经沉甸甸挂满枝头。“我村因地制宜,经过多次考察和调研,选定在塘庄、王庄等村民组的林地山地种植无花果。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占地66亩,投资60余万元,预计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约4万元,带动了30名贫困人口就业。”石婆村党委副书记陈前久说。“现在二期工程马上要动工,建成后种植面积将增加30亩。”

  授鱼不如授渔,输血不如造血。为了帮助贫困户脱掉“穷帽子”,麒麟镇政府想着法子在解决贫困户实际问题的同时,增强他们脱贫的信心。“以‘产业扶贫’的方式帮助贫困户增产增收,让他们学习种植、养殖技术和经验,掌握一技之长,不仅能让他们看到脱贫的希望,也有利于增强他们脱贫的信心。”麒麟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黄璜说。

  安徽大鹏生态牧业有限公司自主经营的岱鳌村黄肉牛养殖基地,流转了1580余亩养殖山场,利用当地优势资源,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山区周边农户发展“黄牛繁育、养殖、屠宰加工和饲草种植综合立体循环经济生态农业”。贫困户不仅可以通过饲养黄牛增加收入,同时还能以贷款入股的方式获利。

  据悉,该基地吸纳了13户贫困户就业。一户饲养一头大别山黄牛,一年时间可获纯利2000元。13户贫困户2017年每户贷款4万元入股52万元,按6%每年每户分红受益2400元。

  新安村苗木种植基地、石婆村无花果种植基地、岱鳌村黄牛养殖基地、阳和村蔬菜种植基地、岱鳌村白茶种植基地……麒麟镇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以产业扶贫带动经济发展,让贫困户掌握技术、经验,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看到了脱贫希望。

  “目前,我镇三个贫困村申报的特色产业项目:阳和村蔬菜基地项目、岱鳌村白茶基地项目和石婆村无花果种植项目都已全部建成创收。今年初,各行政村均申报村集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了300余户贫困户,2018到2020年预计可使贫困户增收190万元。”黄璜说:“接下来,我镇将继续分批次申报贫困户自主经营奖补项目,通过奖补促进贫困户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拔掉穷根,发家致富。”(杨阳)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木子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