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疫情防控战斗,是时代的考题。在这个关键时刻,全体党员必须不忘初心和使命,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我是党员,我冲锋在前’,党员要佩带党徽行动,要让党徽闪亮在战疫前沿。”枞阳县长沙乡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涌现出许多感人的小故事。
隔离风波
“叮铃铃……”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响起。正月初二,新农村党总支书记陈昌文正在和“包保”党员方秀军给乡敬老院消毒,陈昌文赶忙放下喷雾器接听。党员、隔离户“健康服务包保员”许奎奇在电话里说:“胡章旺母亲一大早在门口骂人,几乎要和人吵架了。书记,你快来,我们一起劝劝她吧。”陈昌文骑上电瓶车,按照新年礼俗从家里带上糕糖礼品,来到胡章旺家里。老人对陈昌文一顿劈头盖脸地数落:“我儿子从武汉回来怎么啦,从武汉回来就有病啦?你们让他在家里不出门,还让医生上门一天量两次体温,又说要注意这注意那,搞得像真的有病。左右隔壁都像防贼一样防着我们,我气不过就骂他们。”说完,又把发放的口罩扔到地上。
原来,该村不折不扣落实县、乡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防控工作部署,通过广播、宣传栏、宣传单、横幅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形势、政策,又通过地毯式入户排查,登记了武汉返乡的两户4口人,并对他们实行居家隔离,进行医学观察,胡章旺是其中之一。邻居按要求回避她们,可老人不理解,有怨言。
陈昌文把带来的糕糖放到老人手上,说:“胡奶奶,谁也不希望您儿子有病。我们这么做就是担心你儿子感染了病毒自己却还不知道。您老深明大义,利己利人的事一定不会反对。”
“我就是转不过弯子。”老人又笑着捡起口罩。陈昌文赶忙抢过口罩:“要消毒,要消毒!”
“我来想办法”
正月初八下午四点多,长沙乡卫生院来了一位急腹症病人。病人是长沙村贫困户村民钱立友,癌症患者。他腹内剧痛,惨烈地哭喊着,医生诊断为急性肠梗阻。面对病人的痛苦,医生因医疗技术和设备的限制,毫无办法。已经是傍晚了,到县医院就诊,就必须在短时间内解决车船问题,怎么办?家属焦急万分。这时候,长沙村党总支副书记、村文书姚平平,出现在家属面前,对他们说:“你们不要急,我来想办法!”
根据有关疫情防控规定,姚平平下午坐镇乡卫生院,协助医生给外出务工人员体检测体温,让身体健康、符合外出条件的村民领取“健康合格证”,作为路上通行证明。“遇到村民有困难,党员就要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姚平平用手机请示了乡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以后,立即向自己有车的亲戚求援,并跟车到了十八家汽渡渡口,请求渡口设卡人员放行,请求船长连黑增开了航次,从而挽救了一条生命。
该乡新农村在疫情防控封渡期间,村民遇到生活困难,党员也总是说“我来想办法”。村党总支多次电话联系汤沟药房请他们送药到汽渡上,用以解决乡卫生院缺少的慢性病患者的药品问题。
“外公请回吧”
正月初四,长沙乡十八家汽渡江北码头上,附近的一位80多岁的老人要求登船过江。他是渡船关卡值守人员之一的方勇叔叔的岳父,可是老人没有乘船过江的手续。此时天气寒冷,下着小雨。怎么办?
十八家渡口是该乡连接外界的重要通道,每天往返于长沙乡与外地之间的车辆都乘这里的汽渡过江。这里是长沙乡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阵地。根据乡党委、政府统一部署,在渡船码头设立关卡,由木排村党总支副书记、退役军人李庆春和木排村村委委员、入党积极分子方勇两人值守,对返乡车辆人员登记排查,掌握武汉以及湖北其它地区返乡人员的基本信息。随着疫情形势的日益严峻,从正月初四开始,该乡境内所有渡船实施封渡管理。根据有关规定,只允许十八家汽渡每天开航一到两渡,但是南北过渡人员都必须持有医院出具的“健康合格证”才能放行。李庆春坚持用信念和坚守,不讲私情,让胸前佩带的党徽熠熠闪亮,为方勇树立了榜样,两人共同为群众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在李庆春劝说同学汪高生返回外地岳母家的行为影响下,方勇也劝说老人不要过江。
“我今天就是要过江,看你把我怎么着?”老人边说边上船。方勇赶忙上前扶住老人:“外公,您还是请回吧!”“我想我女儿……”
方勇立即拿出手机打给老人儿子,他对着手机吼起来:“小舅,我要骂你这个长辈。现在疫情多危险,你不知道吗?外公80多岁了,你怎能让他在外面乱跑呢?快开车来把他接回去……现在,立刻,马上!”(蒋冬青)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