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抗击新冠肺炎以来,在枞阳县白柳镇的乡村,有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白大褂,有的穿梭在乡间小路上,有的坐在居家医学观察者的家中,有的手持体温检测枪站在寒风中……他们是乡村医生,是守护农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白衣卫士”。
贴心的“家庭医生”

一身白大褂,一个口罩,一副皮手套,一个电动车头盔,这是白柳镇龙井村卫生室女村医陈凤云,第一次去枞阳县首例确诊患者祖某家中的防护装备。“当时我也有过害怕和担心,怕被感染,但作为他们的‘家庭医生’,守护他们的健康是我的责任。”陈凤云说道,基层防护物资紧张,防护服更难配备,她就用摩托车头盔来保护自己。
1月24日,县、镇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要求,祖某的家人作为密切接触者要进行居家医学观察。陈凤云自告奋勇,主动请战,要求承担祖某家人每天的健康状况监测。
往后的每一天她骑着电动车,风雨无阻地出现在祖某家中,为祖某的父母哥嫂还有侄子测量体温,上、下午各一次,并对其家中进行消毒。在祖某被确诊后,她的家人曾一度情绪低落,茶饭不思,一方面担心祖某的病情,另一方面害怕被感染,精神压力很大。陈凤云便不断安抚其情绪,帮助其做心理疏导。接连十几天的工作,陈凤云毫无怨言,她觉得坚守就是一种责任,等疫情结束后再好好陪家人。面对她执着的选择,家里人除了担心,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
“目前祖某家中未出现有新冠肺炎症状的人员,其家人已平稳度过了14天医学观察期,祖某也作为铜陵市‘首例’治愈患者出院了,现在一家人身体状况正常。”说到这,陈凤云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笑容仿佛雾霭中的一缕阳光,透着必胜的希望。
“北大门”的守卫者

“请您下车测量下体温,谢谢配合。”“36.5度,体温正常,祝您一路平安。”连日来这样的话,他已不记得对多少司乘人员重复过。
傍晚5点,白柳镇卫生院徐医生来到了白柳镇联防联控检查点,手持红外线测温枪,对过往车辆人员进行体温检测。白柳镇联防联控检查点设在距离浮山高速路口5公里处,与合肥市庐江县搭界,是进入枞阳的一条必经之路,每天来往的车辆繁多,白柳镇卫生院负责检查点的车辆人员健康状况检测任务,由于人力不足,一天只能排两班次,一班2人。
春寒料峭,伴有小雨的夜晚更是格外寒冷,而他们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长时间地站立,数百次地拿起测温仪,重复着单一的动作,这其中的艰辛和苦累他们从未抱怨。
当被问及累不累时,徐医生说道:“自己冷一点累一点是小事,漏查错判可要出大问题,我们要为全镇百姓乃至全县人民守好‘北大门’的安全,坚决防止病源输入。”
与时间赛跑,与疫情抗争
自战“疫”打响以来,白柳镇卫生院全体职工取消休假,第一时间奔赴防疫前线的各个岗位,他们主要承担着初诊病人的筛查、疑似病例的跟踪、发热病人的登记上报、密切接触者及确诊病例康复出院后的隔离观察、居住场所消杀、健康宣传、心理指导等工作。
“虽然我们不是冲在诊治感染疫情患者的第一线,但是我们深刻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筛查是守护百姓健康的防护线,也是把住疫情传播的第一道关口。”白柳镇卫生院发热门诊李医生说道,1月23日晚间8时35分,他接诊了我县第一例确诊患者祖某,当时监测体温是38.0℃。通过询问流行病学接触史后得知其来自武汉,立即上报院长。当1月24日祖某被上级医院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他作为其密切接触者也进行了居家隔离,隔离结束后又立即投身到疫情防控第一线。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是每一名一线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我院全体医护人员将戮力同心、全力以赴,无愧于我们这身白大褂!”白柳镇卫生院院长杨建华说。疫情之下,在旁人眼中他们是逆行的英雄,可在他们心中却只有“职责所在”。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去的山;众志成城,没有跨不过去的坎。白柳镇卫生院和9个村居卫生室的58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只是这场战“疫”中一个缩影,是他们无惧风险,冲在前沿,用责任担当诠释着医者仁心,用精神身躯筑牢了“最后一公里”的防线,成为农村百姓心中最忠诚的白衣卫士。 ( 通讯员 张琪 江亮)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