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枞阳在线消息 今天是渡口有序恢复解封的第三天,我想我该回去看看了。
从1月25号正月初二上班至今,期间回过两次枞阳,第一次是送发热村民去县医院。当时,正在吃早饭,接到我们书记的电话后,我的内心闪过一丝丝恐惧,因为那个村民是从武汉回来的,他有什么状况我心里没底,恐惧是本能反应吧。几秒钟后回过神,异常镇静,跟住在铁铜的奶奶说去村里加个班,扒了几口饭就出门了。第二次回枞阳是2月20号,请假回家拿生活用品,顺便看看孩子。
那天天气出奇的好,温度也挺高,路边的小草已经发青,要不是这场疫情,我真的感觉这是一个美好的春天。过了江,那条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显得有些陌生而又久违,一路上人迹稀少,每个路口都设了关卡。回到家中,婆婆在洗衣服,三岁的儿子一个人在客厅玩耍。出乎意料,看到我,儿子没有喊妈妈,我从他的眼里看到他见到我后的那一丝尴尬,然后便躲进了卫生间。这一次和他分别太久,当我出现在他眼前时,他的不知所措让他本能的去逃避,那种生疏的距离感让我心里一疼,差点流出泪水。这是漫长的一个月,也是充满挑战的一个月,更是我人生当中最独特的一个月。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经历了疫情从一开始的不以为然到后来的众志成城。多年后,当孩子问我:“妈妈,2020年新冠病毒防控期间你在哪里?”我想,我可以很自豪的告诉他:妈妈在铁铜,在铁铜的战“疫”一线。
这场新冠病毒疫情来势汹汹,我再一次感受到那句话的真理“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是啊,意外来了,打破了明天的所有计划,好在意外来了之后,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还能相安无事。
年前,朋友圈出现新冠病毒这样的字眼时,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我把它当成了类似于病毒感冒那样的一种病。直到某天我从微博、学习强国上看到更多关于新冠病毒“确定会人传人”的新闻,才知道这是一个传染性极强的肺炎病毒,会死人,它比我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腊月二十九,我们铁铜乡所有乡村两级干部,打算站好年前最后一班岗,我想大概每个人都有对春节的计划。然而,大年三十,我们的领导和部分同事依然坚守在岗位,也就是从那时起,铁铜乡新冠病毒防控工作开始正式展开,只是,那时候我们没有意识到事态严重到哪一步。
大年初一的下午,婆婆给我准备好第二天回娘家拜年的东西,我对儿子说,明天带你过江去外婆家好不好?儿子说好,好。当天晚上,在工作微信群里收到领导的紧急通知,因疫情防控需要,取消休假,要求乡村两级干部明天一早全部到岗到位。那一刻,我知道事态严重了!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旦拉开帷幕,作为跟群众接触最密切的基层干部,我们就不能再置身事外了。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通知发在群里的那一刻,大家相继签收,没有及时签收的,领导嘱咐一定要电话通知到位。当晚我给婆婆发信息说,明天的拜年取消,我要回铁铜上班了。婆婆说,大过年的,也不能消停几天。婆婆似乎还抱着侥幸心理,认为病毒还在武汉,还没有影响到我们走亲访友。事实上,跟婆婆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少,但疫情真的来了,而且魔幻的很,来的那么快那么直接!
第二天,我一人驾车回到铁铜。那天雨夹雪,一路上看不到人影,家家户户大门紧闭,雨雪笼罩着不安的平静,我知道这闭门不是抵御雨雪寒冷,而是出于对这场病毒的恐惧。那一刻,我竟有一丝感动,感动大家对生命的敬畏。风雪阻挡不住我们的脚步,防疫防控工作随即紧张有序展开。驻村科干神情严峻,召集我们开了一个短会,以最严格的管控措施布置当下防疫工作任务。大家分好片区,网格化包保不落一户。
我们的工作从入户宣传防疫知识、发放宣传明白纸、张贴通告开始。“不要出门,必须出门时,一定要戴好口罩。不要走亲访友,不要聚餐。注意卫生,勤洗手。有发烧发热现象第一时间报告。”那几天,这些话从我嘴里说出过无数遍,我把问题最严重的一面告知群众,让他们从心里重视起这场疫情的严重程度。好在我们洲上的居民都很配合,不出门,不聚餐他们做到了。
那段时间,领导在工作群里多次提醒我们入户一定要保持安全距离,注意自身防护。但有些时候,我们无法避免与人近距离接触。我负责的那一片,相对同事们来讲,工作量要小一点,因为大多是常住人口,重点居家隔离的只有一户,一家五口是从湖北黄梅县回来的。我每天和他保持微信联系,了解体温是否正常,也经常上门给他们送些必需的生活物资。我姐也很关心,电话里问我,你负责的那一片有湖北回来的吗?我说有啊,从黄梅回来的呢,然后她便开始替我担起心来,再三叮嘱我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我说我会注意,但心想,能怎么保护呢,那时候防疫物资奇缺,不仅一“罩”难求,体温枪、消毒液也少,更别说防护服,大家只能戴个口罩进村入户,坚守卡点,随时都有中招的危险。
1月27日晚,工作群再一次收到重磅通知,从1月28日起,铁铜乡境内所有轮渡进行停航,渡口全面实施封闭。这是自铁铜江心洲有人居住以来,历史上第一次封渡。显然疫情已经严重到超乎我们的想象。封渡的消息一出来,微信群顿时炸了锅。岛上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回来,有人情急之下,居然冒险偷偷划着腰盆过江,乡政府不得不采取了更为严厉的管控措施。
武汉封城,这是为了保护全国,铁铜封渡,是为了保护江心洲每一位居民的生命安全。封渡裹住了来往人群的脚步,这是无奈之举,也是最有效阻挡疫情蔓延的实锤硬招。那段时间,我每天都会收到这样的信息:封几天渡啊?哪天渡船解封?可以过去了吗?我想回铁铜可以吗?焦虑像病毒一样弥漫。然而对于这样的问题,我和他们一样,不得而知,我只知道疫情一日得不到缓解,渡船一日不能运营。
1月28日,铁铜果然出现了1例确诊患者。当官方消息出来后,岛上的居民有些人心惶惶,感受到病毒原来离我们如此之近,再也不是单单停留在每天的新闻数据上。从那天起防控越来越严,也越来越紧张。乡里要求村与村之间设立卡口,24小时值守,所有人不得随意进出。村头村尾随处可见的条幅,拉在最显眼的位置,大小喇叭村村响,将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到户到人。我们也更加忙碌,每天下村张贴宣传标语,入户宣传疫情的严重性,摸排登记及时掌握信息,虽然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作,但在疫情防控面前,我们都没有丝毫怠慢。
惴惴不安的日子持续了很长时间。我们经常接到居民反应,说哪家哪家是从武汉回来的,还在外面晃来晃去。驻村科干每天都会上门,去武汉返乡人员的家中,一方面做好他们的心里疏导工作,一方面对违反居家隔离的人员进行训诫。防控的日子里,我每天都在期盼时间快点过,期盼快到14天这个节点,期盼我们铁铜不要再有新增病例。然而事与愿违,很快就有了第二个确诊病例,是第一个确诊的丈夫。疫情来势迅猛,铁铜成了那个不安全的地方了。这对防控一线的党员干部是一场巨大的考验。
好在疫情没有继续扩大,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开始有外出务工人员要求外出了。乡里决定给需要复工的人开辟绿色通道,持有单位复工函和所在村开的通行证,才准予放行。那些天这个通行证把我们忙得不可开交,有些人不符合外出条件的,也希望村里能够给他发通行证,但我们始终坚持底线,在疫情防控面前,人情早已抛掷脑后。
14天为一个潜伏期,我每天都在期盼时间早点过去,在我的意识里,我认为从封渡以后,过了14天,铁铜没有新增病例,大概也就相对安全了。就这样一个14天过去,两个14天过去了,可喜可贺的是两个患者都相继治愈出院。在抗击疫情的那段日子里,大家默默工作在一线的身影让我感动,有的家中有二宝,有的家中孩子还很小,但一个通知,让他们离开了温暖的家,成了疫情面前的逆行者。记得领导说过,虽然我们是奔波在阻击疫情的第一线,很累,但我们也很自豪能在这样的一线,我们也算是为国家防控疫情做了贡献(大约是这个意思)。
作为这次防疫工作的主要负责人,最重的担子当然落在我们乡的侯乡长肩上,她每天承受的压力要比我们大的多。更让人心痛的是,疫情防控期间,她的姐姐因脑溢血离开了人世,而她一直坚守岗位,都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提起这事,侯乡长眼睛总是红红的,泪水直打转。这大概就是责任吧。
如今,我们大伙依然还坚守在防疫一线。经历了最初的恐惧,不安,紧张,到情绪平和,回头想想,那么多人付出生命,成千上万人勇敢逆行,2020年一开篇就是一场猝不及防的大考,艰难的很,也残酷的很,或许多年以后我们想起这个漫长的春节时才会恍然大悟,这是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淬炼,一个人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一个多月过去,春天还是来了,田野里生机勃勃,我终于闻到了春天的气息,沉寂多日的村庄也缓和了过来。我相
信,全民摘下口罩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张红燕)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周若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