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乡镇 >正文

边山村:绿水青山脱贫路

时间:2020-04-09 08:25:18

  4月1日,春雨初霁,烟笼画桥。在项铺镇边山村的乡村大舞台广场上,三三两两的村民,悠闲散步,感受雨后的清新。草木初萌吐绿,池塘杨柳依依,一幅美丽村庄画卷在边山徐徐展开,充满着诗情画意。

  边山村村民张大爷感慨道,如今的村庄真的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通了,灯亮了,房前屋后也更美了。位于项铺镇西南边的边山村,辖13个村民组,共1036户3683人,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107户312人。贫困人口不少,乡村面貌落后,“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成了该村的写照。

  2016年,市公安局与边山村结队帮扶并组建了联合党委。在帮扶单位的积极对接下,边山村成功申请了2018年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建设项目,总投资375.9万元实施各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卫生厕所89户,清除露天粪坑和简易茅厕;开展了86户房前屋后“三清四拆”整治工作,实施156户房屋外墙面改造,梳理各类杆线,实现村庄内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与此同时,沟塘清淤、垃圾处理、饮水安全、污水管网铺设等工作都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户户通”“组组通”让村民告别了“抬脚就是水泥路”的时代,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的建立更是让垃圾无处“藏身”。

  “山美、景美、屋舍美”的边山美颜新形象让人眼前一亮,流连忘返。边山村党总支也由此摘掉了“软弱涣散党组织”的帽子,一跃成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据悉,边山村地属丘陵,土壤肥沃,是个农业大村。多年来,当地村民只能依靠传统农业和外出打工维持生计。经济发展缓慢,增收渠道少,致富门路窄。为了让村民腰包鼓起来,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拓新思路,鼓励贫困户利用自身资源发展种养殖业,通过政策输血和自身造血等措施来发展生产,实现早日脱贫。

   今年55岁的疏义代,是边山村的村民。由于爱人和弟弟患病需照顾,作为家里主要劳动力的他不便去外地打工挣钱,被列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016年,在帮扶单位和村“两委”政策宣传、技术指导、销售支持下,疏义代学习了养殖技术,利用一片小河沟开始小规模地养起了齐眉鸭。

  疏义代仅用了4年时间,年收入超3万元,实现了脱贫。日子越过越有盼头的他今年又养了3000多只齐眉鸭。“党的政策好,我们更需要脚踏实地加油干。”疏义代说。

   

   脱贫致富靠实干。在持续不断的帮扶,该村不少和疏义代一样的贫困居民实现脱贫心愿,过上了充实幸福的生活。据悉,2020年,边山村贫困人口只剩4户4人。

  村民腰包“鼓”了,集体家底逐渐在充实。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赴广德等地调研考察,涨知识、扩眼界、学经验。经过多方考虑,决定将荒废的原姚头花炮厂所属场地面积10余亩盘活,种植菊花,此举不仅带动10户贫困户实现居家就业,每年平均增加村集体收入万元。

  边山村濒临白荡湖畔,水系纵横发达。今年,边山村因地制宜将1100亩洪合圩,流转给能人大户发展莲藕产业。这样村民们既有了土地租金,还能发展贫困户在莲藕基地打工,每人年均增收6000元左右。莲藕基地负责人马功超介绍道。

  “要让好日子如芝麻开花般节节高。”项铺镇边山村党总支书记许付平规划道。今年边山村即将动工建设3000多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据悉该项目实施后,该村沟、渠、路等基础设施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吴玉婷)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木子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