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播种,谷雨插秧。走进位于白荡湖畔的白荡湖村,青黄相间的瓜蒌支架蔓延数里,远望无边的稻田纵横交错,农户或是推着小船,穿着皮靴为稻虾田泼洒肥水;或是在瓜蒌地里填土、整枝、施肥,在忙碌中期盼秋时丰收。
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施祥龙夫妇俩捕捞到今日第一笔“收获”--800多斤虾苗,喜不自胜的他们提起虾笼,装好虾苗,准备在市场里买个好价钱。
提起施祥龙夫妇俩,在白荡湖村可谓是有口皆碑的贫困户脱贫致富模范代表。他们曾饱受尿毒症折磨,欠债十几万元,只能靠低保度日,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现如今,妻子用自己的肾让丈夫获得重生,不做懒汉的两人凭着勤劳致富的双手创办了家庭农场,尝试稻虾混养、循环养殖,创建稻虾米品牌,一跃成为村里最富裕的家庭之一。
日子越过越有盼头的俩人常怀感恩之情,“现在生活好了,我要帮助更多困难的人,让他们的日子也慢慢好起来。”如今,他们的家庭农场带动了附近12户贫困户就近就业,还将自己的探索的养殖技术毫不保留传授给周边贫困户,并帮助他们拓宽销售渠道,让有产也有销。
“去年收入有20几万。今年我又流转了近200亩土地继续播种绿色、生态稻虾米,可以吸纳更多贫困户务工,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富起来。”施祥龙说道。
稻渔综合种养是我县特色种养业六大扶贫“万千工程”之一,凭借农业种植的经验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白荡湖村先后投入20万元实施稻虾综合种养万千工程,贫困户每年收益1.28万元。2019年,贫困户自主经营特色种养业达到196户,补助生产成本资金29.16万元,因地制宜地释放了资源活力,为贫困群众培育了可持续脱贫致富的动力。
位于白荡湖村部不远处的绿丰合作社,嫩绿的瓜蒌苗“经不住”春风的吹拂,纷纷从土里探出头来,恣意地延伸攀爬,在轻柔的阳光下一个赛一个的欢快。“把树枝再撩紧一点,牵上来,让瓜蒌好顺着往上爬。”胡华章说时迟那时快,动作娴熟地整起旁边的瓜蒌枝。
在这里务工已经三年的胡华章欣喜地告诉笔者他去年已经脱贫摘帽了,因此他要特别感谢这个办在家门口的瓜蒌基地,让他家里的务农和基地务工两不耽误,有了两份收入渠道,一年下来也能挣个2万块钱。
作为白荡湖村特色扶贫产业基地绿丰合作社,占地400亩,采取的是农户+合作社模式经营,吸纳10多户贫困户务工就业,在诸如采摘瓜蒌、瓜蒌上市用工高峰期会有逾40户贫困户务工。那一抹抹瓜蒌绿,即绘就了大地复苏的靓丽底色,也绘出了脱贫致富的无限希望。
抓生产,促就业,树典范,稳脱贫,这个基础薄弱、交通闭塞、靠天吃饭的小村庄实现了增收,贫困人口由304户,1014人降到了13户,29人。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白荡湖村变“靓”的容貌,“硬”起来的道路,“强”起来的产业,这些无不传递着白荡湖村民上下一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白荡湖村党委书记吴华为告诉笔者,村里今年还申报了30亩车厘子和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实施中,预计建成后,将进一步巩固攻坚成果,提升脱贫质量,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发展。(吴玉婷)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